【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上料输送,特别涉及混凝土罐车干石子涮罐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1、现有技术中,在使用干石子对混凝土罐车进行涮罐时,通常是采用输送带、螺旋输送机等设备直接将干石子输送至罐体罐口处,而后干石子在重力作用下落入罐内,这种上料输送方式虽然操作简单,但是容易导致干石子大量堆积在罐口处,难以在上料输送过程中将干石子均匀分散至罐体内各个位置,这使得在涮罐过程中,受干石子分布不均的影响,罐体内部分区域因缺乏足够的摩擦介质,导致残留混凝土难以被有效清除,而部分区域又因石子过度集中而加剧罐体磨损,不仅降低了涮罐效率,还影响清洗效果。
2、为此,提出混凝土罐车干石子涮罐上料装置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目的在于在上料输送过程中,将干石子均匀分散至混凝土罐车罐体内各个位置,从而提升涮罐效果,相比现有技术提供混凝土罐车干石子涮罐上料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安装有向右上方倾斜设置的第一支架,且第一支架的左右两端转动有纵向设置的第一辊轴,第一辊轴上固定有均匀分布的第
...【技术保护点】
1.混凝土罐车干石子涮罐上料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安装有向右上方倾斜设置的第一支架(2),且第一支架(2)的左右两端转动有纵向设置的第一辊轴(201),所述第一辊轴(201)上固定有均匀分布的第一圆轮(202),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一圆轮(202)上共同传动套接有第一输送带(203),所述第一支架(2)的右侧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二支架(3),且第二支架(3)的左右两端转动有纵向设置的第二辊轴(301),所述第二辊轴(301)上固定有均匀分布的第二圆轮(302),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二圆轮(302)上共同传动套接有第二输送带(303),所述第二支架(3
...【技术特征摘要】
1.混凝土罐车干石子涮罐上料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安装有向右上方倾斜设置的第一支架(2),且第一支架(2)的左右两端转动有纵向设置的第一辊轴(201),所述第一辊轴(201)上固定有均匀分布的第一圆轮(202),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一圆轮(202)上共同传动套接有第一输送带(203),所述第一支架(2)的右侧连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二支架(3),且第二支架(3)的左右两端转动有纵向设置的第二辊轴(301),所述第二辊轴(301)上固定有均匀分布的第二圆轮(302),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二圆轮(302)上共同传动套接有第二输送带(303),所述第二支架(3)上固定有架设在第二输送带(303)前后两侧的壳体(4),所述壳体(4)内转动有纵向设置在第二输送带(303)右端上方的第三辊轴(401),且第三辊轴(401)上设置有四个均匀分布的圆筒(402),所述圆筒(402)的圆柱面上固定有众多环绕分布的抛石板(403),众多所述圆筒(402)的旋转速度自后向前逐步提升,所述底座(1)上固定有伺服电机(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罐车干石子涮罐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底部安装有众多均匀分布的滚动轮(101),所述第一支架(2)的左端固定有纵向设置的第一转轴(204),所述第一支架(2)通过第一转轴(204)与底座(1)的左端转动连接,所述底座(1)的右端铰接有液压推杆(102),且液压推杆(102)的伸缩端与第一支架(2)的底部中间位置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罐车干石子涮罐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第一辊轴(201)上众多第一圆轮(202)的外径自中间位置向前后两侧逐步增加,同一所述第二辊轴(301)上众多第二圆轮(302)的外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罐车干石子涮罐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2)内固定有众多均匀分布在第一输送带(203)下方的支撑架(205),且支撑架(205)上转动有众多纵向分布的支撑轮(206),同一所述支撑架(205)上众多支撑轮(206)的外径自中间位置向前后两侧逐步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罐车干石子涮罐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最后方一个所述圆筒(402)与第三辊轴(401)固定连接,其余所述圆筒(402)与第三辊轴(401)转动连接,自前向后的三个所述圆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启峰,李全年,于乐峰,严雅萌,韩雨辰,赵令轩,刘珍珍,
申请(专利权)人:日照高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