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阻水横向共挤胶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48103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26 1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阻水横向共挤胶膜,该胶膜沿X方向依次分布着第一阻水区,与第一阻水区牢固粘结的第一渗透区,与第一渗透区牢固粘结的粘结区,与粘结区牢固粘结的第二渗透区,以及与第二渗透区牢固粘结的第二阻水区;第一渗透区的单位体积内含有第一树脂以及第二树脂;第二渗透区的单位体积内含有第一树脂以及第二树脂,第一树脂不同于第二树脂。如此,第一阻水区与粘结区可以借由第一渗透区牢固地粘结在一起,第二阻水区与粘结区也可以借由第二渗透区牢固地粘结在一起,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胶膜分层甚至断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组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阻水横向共挤胶膜


技术介绍

1、光伏电池组件需要合适的胶膜进行封装,以保护晶硅电池片、焊带和汇流条。目前最常用的封装胶膜有eva胶膜和poe胶膜。eva胶膜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和粘结性,但易水解,抗老化性能较差的问题。poe胶膜不易水解,具有优异的抗老化性能,但存在功能助剂容易析出导致加工时滑移的问题。

2、现在市面上的共挤胶膜均为纵向共挤胶膜,例如ep、epe胶膜,还有例如cn104538471a所公开的pep胶膜,均表明纵向共挤胶膜为各层沿厚度方向堆叠,层间界面平行于膜表面(在光伏组件中与光伏电池接触的表面),接触面积=宽×长(宏观连续界面)。这类胶膜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增强单玻组件背板侧的阻水性能,同时又能实现降低胶膜成本的目的,然而目前单玻组件的市场已被双玻组件取代,这类胶膜阻水功能优势变得不明显。

3、目前对于高湿热要求日益严格的电池双玻组件,例如hjt、topcon、钙钛矿等电池组件,均采用丁基胶贴条封边的方式解决组件边缘进水导致的失效问题,丁基胶贴条封边存在层压过程中与胶膜的相互穿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阻水横向共挤胶膜,其特征在于:沿X方向依次分布着第一阻水区,与所述第一阻水区牢固粘结的第一渗透区,与所述第一渗透区牢固粘结的粘结区,与所述粘结区牢固粘结的第二渗透区,以及与所述第二渗透区牢固粘结的第二阻水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阻水横向共挤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渗透区的单位体积内所含的所述第一树脂以及所述第二树脂之间具有第一接触曲面,以及所述第二渗透区的单位体积内所含的所述第一树脂以及所述第二树脂之间具有第二接触曲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阻水横向共挤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渗透区的单位体积内所含的所述第一树脂和所述第二树脂的体积比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阻水横向共挤胶膜,其特征在于:沿x方向依次分布着第一阻水区,与所述第一阻水区牢固粘结的第一渗透区,与所述第一渗透区牢固粘结的粘结区,与所述粘结区牢固粘结的第二渗透区,以及与所述第二渗透区牢固粘结的第二阻水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阻水横向共挤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渗透区的单位体积内所含的所述第一树脂以及所述第二树脂之间具有第一接触曲面,以及所述第二渗透区的单位体积内所含的所述第一树脂以及所述第二树脂之间具有第二接触曲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阻水横向共挤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渗透区的单位体积内所含的所述第一树脂和所述第二树脂的体积比值大于1,和/或所述第二渗透区的单位体积内所含的所述第一树脂和所述第二树脂的体积比值大于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阻水横向共挤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渗透区的单位体积内所含的所述第一树脂和所述第二树脂的体积比值小于1,和/或所述第二渗透区的单位体积内所含的所述第一树脂和所述第二树脂的体积比值小于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晓光覃勇
申请(专利权)人:上饶海优威应用薄膜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