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石墨烯纳米线复合掺杂前驱体、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46530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23 2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三维石墨烯纳米线复合掺杂前驱体、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混合三维石墨烯‑纳米线复合材料与三元前驱体溶液,得到混合液;保护气氛中,所述混合液进行喷雾热解,得到所述三维石墨烯纳米线复合掺杂前驱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三维石墨烯‑纳米线复合材料的使用,可以使正极材料的导电性和离子导通性大大提高,从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增强锂离子电池的动力性能;此外,复合材料的引入有助于提高正极材料的稳定性,降低在多次充放电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结构变化和容量衰减,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材料,尤其涉及一种三维石墨烯纳米线复合掺杂前驱体、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锂离子电池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能量存储器件,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及交通出行等领域。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续航需求提升、电动汽车里程焦虑亟待解决,人们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使用可靠性与安全性等性能指标提出了更高要求。从传统磷酸铁锂电池到三元锂离子电池,再到具有潜力的固态锂离子电池,技术革新始终围绕上述需求展开。

2、尽管锂离子电池技术不断迭代升级,部分性能得到改善,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一,电池正电极材料能量密度难以突破,仅能达到理论值的85%;其二,正电极材料电导率较低,严重制约高倍率充放电性能,导致快充过程损伤电池结构,缩短循环寿命,在低温环境下问题尤为突出;其三,现有电池难以适配800v高压充电平台;其四,热导率不足使得电池安全性堪忧,高比容量正电极材料(如三元锂正极材料)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燃爆风险;其五,电导率与热导率的双重限制,不利于电池管理系统高效运行;其六,为保障安全所采取的措施大幅增加了电池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维石墨烯纳米线复合掺杂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液中三维石墨烯-纳米线复合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2wt%~6w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石墨烯-纳米线复合材料由三维石墨烯与纳米线复合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石墨烯的平均孔径为20μm~50μm;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石墨烯-纳米线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采用水热法在三维石墨烯的表面原位生长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石墨烯纳米线复合掺杂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液中三维石墨烯-纳米线复合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2wt%~6w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石墨烯-纳米线复合材料由三维石墨烯与纳米线复合得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石墨烯的平均孔径为20μm~50μm;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石墨烯-纳米线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采用水热法在三维石墨烯的表面原位生长纳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开华张婷婷张坤李聪岳先锦
申请(专利权)人: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