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臂车,特别涉及一种臂车平行连杆变幅机构。
技术介绍
1、现有的一种臂车变幅机构为臂车平行连杆变幅机构,相比三铰点变幅机构、四连杆变幅机构等传统臂车变幅机构,同等变幅油缸行程时,比三铰点、四连杆机构臂架抬起的高度更高。但是,此种变幅机构的铰点个数较多,给机构的装配带来了难度。
2、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便于装配的臂车平行连杆变幅机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臂车平行连杆变幅机构,便于装配。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臂车平行连杆变幅机构,包括举升臂、下拉杆、连接座、转台结构件、臂架、变幅油缸和同步拉杆;所述下拉杆设于举升臂下方,所述举升臂的第一端、所述下拉杆的第一端分别转动连接转台结构件,所述举升臂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座的第一铰点、所述下拉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座的第二铰点,所述举升臂、所述转台结构件、所述下拉杆、所述连接座形成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臂车平行连杆变幅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举升臂(4)、下拉杆(3)、连接座(1)、转台结构件(8)、臂架(7)、变幅油缸(6)和同步拉杆(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臂车平行连杆变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1)包括连接板(12)和两个沿宽度方向排布的第一侧板(11),所述连接板(12)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11)远离所述举升臂(4)的第一端的边部,两个所述第一侧板(11)之间形成安装空间(16),所述第一侧板(11)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侧板部(111)、过渡斜板部(112)和下侧板部(113),各所述上侧板部(111)、各所述下侧板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臂车平行连杆变幅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举升臂(4)、下拉杆(3)、连接座(1)、转台结构件(8)、臂架(7)、变幅油缸(6)和同步拉杆(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臂车平行连杆变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1)包括连接板(12)和两个沿宽度方向排布的第一侧板(11),所述连接板(12)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11)远离所述举升臂(4)的第一端的边部,两个所述第一侧板(11)之间形成安装空间(16),所述第一侧板(11)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侧板部(111)、过渡斜板部(112)和下侧板部(113),各所述上侧板部(111)、各所述下侧板部(113)平行设置,两个所述第一侧板(11)的所述过渡斜板部(112)的间距由上至下逐渐增加,两个所述第一侧板(11)的所述上侧板部(111)的间距小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11)的所述下侧板部(113)的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臂车平行连杆变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架(7)、所述变幅油缸(6)、所述举升臂(4)均伸入所述安装空间(16)并转动连接所述上侧板部(1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臂车平行连杆变幅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伸入所述安装空间(16)中的调平油缸(5),所述调平油缸(5)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臂架(7),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座(1)的第六铰点(b),所述第六铰点(b)设于所述上侧板部(1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臂车平行连杆变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臂(4)与所述转台结构件(8)处于所述预设安装角度下时,所述第六铰点(b)、所述第五铰点(c)、所述第一铰点(d)、所述第四铰点(e)沿着靠近所述举升臂(4)的第一端的方向依次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臂车平行连杆变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11)通过两道弯折形成所述上侧板部(111)、过渡斜板部(112)和下侧板部(113)。
7.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武培军,刘利明,刘荣,杨礼鹏,
申请(专利权)人: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