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客车热管理系统及多模式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6452946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23 2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动客车热管理系统及多模式控制方法,包括:热泵系统、冷水系统、热水系统、冷热芯体、冷热调温单元、电池调温器、车外换热器以及电控与电机ATS冷却单元,热泵系统通过蒸发器与冷水系统相连,热泵系统通过气冷器与热水系统相连;冷热芯体、冷热调温单元、电池调温器以及车外换热器分别通过阀门切换选择性地连通至冷水系统或热水系统;在冷水系统供冷的工况下,电池调温器设置于冷热芯体与冷热调温单元的下游,使得第一载冷剂回路中的冷量流经冷热芯体、冷热调温单元后,再进入电池调温器对电池进行冷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热泵、冷水、热水系统的集成联动,结合二次换热回路设计,能源梯级利用与高效协同,显著降低能耗并延长续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动客车热管理,具体涉及一种电动客车热管理系统及多模式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1、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动客车作为公共交通领域的核心载体,其整车热管理系统的性能对车辆续航能力、核心部件寿命及乘坐舒适性具有决定性影响。电动客车需同时满足多维度温控需求:一方面,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简称“三电系统”)需维持在最佳工作温度区间以保障效率与安全性,比如电池放电时,电池调温器的进水温度要求设定在20℃左右,电控电机的出水温度要求控制在65℃以下;另一方面,驾驶舱及乘员舱需具备舒适的温湿度环境,同时兼顾系统能耗与环境适应性,通常驾驶舱及乘员舱的空调进水温度要求设定在7-10℃左右。

2、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3、第一,能源利用率低下且缺乏协同联动。三电系统散热、乘员舱环境控制等功能多通过独立子系统实现,各系统间无协同。例如,春秋季节,环温虽然低于电池温度,但电池冷却需要制冷机组供冷消耗额外电能;冬季供暖依赖ptc电加热,没有利用三电余热,能耗高且缩短续航里程;夏季,电池冷却与车舱空调(驾驶舱和乘员舱)需要冷水温度不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动客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泵系统、冷水系统和热水系统,所述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气冷器、蒸发器以及连通各部件的制冷剂循环回路,所述热泵系统通过蒸发器与冷水系统相连,所述热泵系统通过气冷器与热水系统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客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与电机ATS冷却单元包括:电控、电机、ATS循环泵以及ATS换热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客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客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热调温单元包括:并联设置的若干风机盘管,所述风机盘管安装于车辆顶部。

...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动客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泵系统、冷水系统和热水系统,所述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气冷器、蒸发器以及连通各部件的制冷剂循环回路,所述热泵系统通过蒸发器与冷水系统相连,所述热泵系统通过气冷器与热水系统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客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与电机ats冷却单元包括:电控、电机、ats循环泵以及ats换热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客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客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热调温单元包括:并联设置的若干风机盘管,所述风机盘管安装于车辆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客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系统采用制冷剂为co2,所述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力黄国强李秋阳吴海美黄乾坤钱宇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创元松芝新能源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