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散热片多层复合冷喷装置及其喷涂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644660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19 2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冷喷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散热片多层复合冷喷装置及其喷涂方法,包括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部设有冷喷处理部,冷喷处理部的一侧连通设有冷喷供给部,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上料部,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立板,所述立板中转动安装有转动导通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利用两组对称分布的冷喷处理部,以及利用转动导通轴、驱动机构、吸附抓取组件和负压机构的配合,在实际冷喷过程中实现吸附抓取组件两端的散热片吸附固定,一方面利用两组吸附固定的散热片不断翻转,完成多组散热片的快速交替冷喷处理,另一方面利用适配散热片的冷喷处理部,实现双面快速冷喷处理,大大提高了冷喷处理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冷喷,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散热片多层复合冷喷装置及其喷涂方法


技术介绍

1、新能源汽车散热片多层复合冷喷装置用于在散热片表面喷涂多层复合涂层,提升散热效果,它通过冷喷技术将多种材料层叠喷涂在散热片上,增强散热片的热导性和耐用性,有效改善热管理性能,确保电池和其他核心部件的温控。

2、现有技术中的新能源汽车散热片多层复合冷喷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通常采用冷喷管路喷和供粉机构和高压气流机构,将粉料冷喷在散热板的表面上,然而在散热片冷喷处理过程中,针对双面散热板的双面冷喷处理,目前的双面冷喷效果不佳,尤其针对批量散热片的冷喷处理,实际操作麻烦,正反面连续冷喷繁杂,综合使用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散热片多层复合冷喷装置及其喷涂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散热片多层复合冷喷装置及其喷涂方法,包括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部设有冷喷处理部,冷喷处理部的一侧连通设有冷喷供给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散热片多层复合冷喷装置,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的顶部设有冷喷处理部(3),冷喷处理部(3)的一侧连通设有冷喷供给部(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上料部(2),所述支撑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立板(8),所述立板(8)中转动安装有转动导通轴(9),所述转动导通轴(9)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吸附抓取组件(13),所述吸附抓取组件(13)的顶部设有启闭控制部(14),所述立板(8)的一侧固定设有负压机构,所述吸附抓取组件(13)转动至定位上料部(2)处时,通过负压机构完成散热片定位抓取,所述吸附抓取组件(13)带动散热片转动至两组冷喷处理部(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散热片多层复合冷喷装置,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的顶部设有冷喷处理部(3),冷喷处理部(3)的一侧连通设有冷喷供给部(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上料部(2),所述支撑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立板(8),所述立板(8)中转动安装有转动导通轴(9),所述转动导通轴(9)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吸附抓取组件(13),所述吸附抓取组件(13)的顶部设有启闭控制部(14),所述立板(8)的一侧固定设有负压机构,所述吸附抓取组件(13)转动至定位上料部(2)处时,通过负压机构完成散热片定位抓取,所述吸附抓取组件(13)带动散热片转动至两组冷喷处理部(3)时,通过负压机构完成双面冷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散热片多层复合冷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抓取组件(13)包括套板(131)、吸附框(132)和内部腔(133),所述套板(131)固定套接在轴体(91)的外侧,所述吸附框(132)对称固定在套板(131)的两端,所述内部腔(133)对称开设在套板(131)的内部,所述内部腔(133)与吸附框(132)连通,所述内部腔(133)与侧口(93)一一对应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散热片多层复合冷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启闭控制部(14)包括电动推杆三(141)、密封块(142)和连通口(143),所述连通口(143)开设在套板(131)中且与内部腔(133)连通,所述连通口(143)贯通套板(131)的上下面,所述密封块(142)活动套接在连通口(143)中,所述电动推杆三(141)通过支架固定在套板(131)的顶部,所述电动推杆三(141)的活动端与密封块(142)固定连接,且密封块(142)的中部设有通孔,并通过通孔控制内部腔(133)与侧口(93)的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散热片多层复合冷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机构包括真空泵(11)和连通罩(12),所述真空泵(11)的吸入端与连通罩(12)连通,所述连通罩(12)固定在立板(8)上,所述连通罩(12)套设在轴体(91)一端的外侧,且连通罩(12)与吸入口(92)连通,所述驱动机构(10)控制轴体(91)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青松刘业华朱斌冯加永刘国清谢振鸿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康普来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