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厦门大学专利>正文

青蟹蟹苗中间培育的养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6446 阅读:3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青蟹蟹苗中间培育的养殖装置,涉及一种养殖装置。提供一种青蟹蟹苗中间培育的养殖装置。设有1组养殖容器和支撑框架,1组养殖容器设置在支撑框架内,养殖容器设有网衣固定管、网衣和网衣固定圈,网衣固定管和网衣固定圈用于固定网衣,网衣的上部固定在网衣固定管上,网衣的下部固定在网衣固定圈上。采用适合进行蟹类大眼幼体或仔蟹的中间培育的结构设计,尤其是对养殖容器的结构作了科学、合理的改进,克服了由于传统苗种培育方法在养殖水体的利用率、养殖环境的量化控制、饵料投喂的有效性、底质的设置和处理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有利于进行科学性、系统性的集约式工厂化的养殖管理,节约了人力、经济、时间等资源。(*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Crab crab breeding device intermediate cultivation

Crab crab culture breeding device, relates to a breeding device. Provide a crab crab breeding device intermediate cultivation. A 1 group culture container and a support frame, 1 groups of culture containers are arranged on the supporting frame, farming net container is provided with a fixed tube, the net and the net fixed ring, net fixed tube and net fixed ring used for fixing the upper net, net net is fixed on the fixed tube, the lower the net the net is fixed on the fixed ring. The structure design for the middle of the crab Megalopae or from cultivation, especially the structure of the culture container for improving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overcomes the existing traditional breeding methods in the aquaculture water rate, control, quantitative breeding environment feeding effectiveness, sediment setting and processing such as feeding problems, is conducive to the management of factory intensive scientific and systematic production, saving manpower, economic resources and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养殖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根据中间培育原则养殖青蟹蟹苗的装置。技术背景随着蟹类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其养殖规模的日益扩大,仅靠捕捞天然蟹苗已远不能满 足生产的需求,蟹苗已经成为蟹类人工养殖的主要制约因子。此外,由于传统苗种培育方法 在养殖水体的利用率、养殖环境的量化控制、饵料投喂的有效性、底质的设置和处理等方面 也存在较大问题,不能进行科学性、系统性的集约式工厂化的养殖管理,导致严重的人力、 经济、时间等资源的浪费。因此,以科学性、系统性的集约式工厂化的养殖设施对蟹苗进行 中间培育的研究和推广势在必行。关于蟹苗中间培育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①丁理法,竺俊 全,周友富等.锯缘青蟹人工苗中间培育试验报告[J].齐鲁渔业,2003, 20 (2) : 14-15); ②王建钢,于忠利,左振德.关于锯缘青蟹Sc_y//a wrrato (Forskal)苗种中间培育(Intermediate Rearing )技术的探讨[J].现代渔业信息杂志,2004, 19 (10) : 23-24;③林琼武,王桂忠, 李少菁等.锯缘青蟹大眼幼体在育苗池和室外土池之间变态率差异的比较[J].中国水产科学, 2000, 7 (3): 113—114;④韦剑群,林琼武,陈学雷.青蟹室内单个体立体笼养的试验[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46(2): 248-252.)。然而,采用特制养殖容器进行蟹类 大眼幼体或仔蟹的中间培育的技术研究迄今尚未见诸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针对传统的蟹苗中间培育设施在活动空间、水体利用率、底质处理等方 面存在的问题,提供一青蟹蟹苗中间培育的养殖装置。本技术设有1组养殖容器和支撑框架,1组养殖容器设置在支撑框架内,养殖容器 设有网衣固定管、网衣和网衣固定圈,网衣固定管和网衣固定圈用于固定网衣,网衣的上部 固定在网衣固定管上,网衣的下部固定在网衣固定圈上。网衣固定管的内径最好为8 12cm, 网衣固定管的长度最好为2 5cm,网衣固定管最好选用塑料网衣固定管,例如PVC网衣固 定管,网衣固定圈的直径最好与网衣固定管的内径相同,网衣固定圈可选用不锈钢圈或塑料 圈,网衣的高度可选为7 11cm,网衣可选用蚊帐布或筛娟网网衣。支撑框架用于支撑固定 养殖容器,支撑框架可采用木制支撑框架。1组养殖容器可采用(2 10) X (2 10)排列的养殖容器,即横向排列(2 10)个养殖容器,纵向排列(2 10)个养殖容器。实用中可 根据养殖场地的大小等条件采用多个本技术所述的青蟹蟹苗中间培育的养殖装置。与传统的青蟹蟹苗中间培育设施相比,本技术采用了适合进行蟹类大眼幼体或仔蟹 的中间培育的结构设计,尤其是对养殖容器的结构作了科学、合理的改进,克服了由于传统 苗种培育方法在养殖水体的利用率、养殖环境的量化控制、饵料投喂的有效性、底质的设置 和处理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有利于进行科学性、系统性的集约式工厂化的养殖管理,节约 了人力、经济、时间等资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养殖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2,本技术设有1组养殖容器(5X5排列,其中1列或排中缺1个养殖容器)1和支撑框架2, 1组养殖容器1设置在支撑框架2内。养殖容器1设有网衣固定管11、网衣12和网衣固定圈13,网衣固定管11和网衣固定圈13用于固定网衣12,网衣12的上部固定在网衣固定管ll上,网衣12的下部固定在网衣固定圈13上。网衣固定管ll的内径为10cm,网衣固定管11的长度为3cm,网衣固定管11选用PVC网衣固定管。网衣固定圈13的直径也为10cm,网衣固定圈13选用不锈钢圈。网衣12的高度选为10cm,网衣12选用筛娟网网衣。支撑框架2用于支撑固定养殖容器1,支撑框架2采用木制支撑框架。制作养殖容器时,截取一段内径为10cm、长为3cm的PVC管,套上长为llcm的半开口蚊帐布网衣,用PVC胶水将PVC管和网衣相粘,且网衣与PVC管相粘部分为lcm。在网衣底部缝上一个内径为10cm的不锈钢圈,使柔软质地的蚊帐布网衣在水中保持一定的形状。制作支撑框架时,采用衫木制作成方格为5 x 5的木制支撑框架,规格为65 cm x 65 cm, 边框以2cmx2cmx2cm的杉木条制作而成,按顺序依次排入24个养殖容器。养殖设施的大小可根据培育规模按比例进行扩大。在进行青蟹蟹苗的中间培育时,幼蟹的放养时间一年四季均可放养密度为5只/容器,相 当于637ind./m2。将养殖设施置于0.5 1113的圆柱形黑桶中,每个实验黑桶放置一个气石,连 续不间断地充气,充气呈沸腾状。幼蟹阶段投喂菲律宾蛤仔(及w必a戸s /7M!:^/an^)肉麋,早晚各投饵一次,时间分别 为7: 30 8: 00和16: 30 17: 30;投饵量约为幼蟹体重的3 4倍,并根据残饵量相应调 整投饵量。每天清除一次残饵,以免残饵腐烂而影响水质。每隔2 3天以相应盐度的海水换 水,换水量为50%,以保证水质的清洁。养殖设施可自由移动,便于清除残饵和换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青蟹蟹苗中间培育的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1组养殖容器和支撑框架,1组养殖容器设置在支撑框架内,养殖容器设有网衣固定管、网衣和网衣固定圈,网衣固定管和网衣固定圈用于固定网衣,网衣的上部固定在网衣固定管上,网衣的下部固定在网衣固定圈上。

【技术特征摘要】
1.青蟹蟹苗中间培育的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1组养殖容器和支撑框架,1组养殖容器设置在支撑框架内,养殖容器设有网衣固定管、网衣和网衣固定圈,网衣固定管和网衣固定圈用于固定网衣,网衣的上部固定在网衣固定管上,网衣的下部固定在网衣固定圈上。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青蟹蟹苗中间培育的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网衣固定管的内径为 8 12cm,网衣固定管的长度为2 5cm。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青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琼武王桂忠李少菁陈学雷叶海辉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