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车辆,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前悬架后下控制臂、车辆前悬架系统和车辆。
技术介绍
1、前悬架后下控制臂作为双叉臂式悬架系统的重要零部件,在车辆运行时会承受来自车轮侧较大作用力和力矩,并将此传递到副车架上。通过整车性能的逐级分解,对该控制臂的刚度性能和屈曲性能等要求较高。
2、目前,车辆前悬架后控制臂的刚度性能和屈曲性能较差,同时存在为加强性能而不断增粗控制臂尺寸,从而导致控制臂质量过重的问题,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前悬架后下控制臂、车辆前悬架系统和车辆,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前悬架后下控制臂,车辆前悬架后下控制臂包括第一连接部、主体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用于连接副车架总成;主体部位于第一连接部背离副车架总成的一端;第二连接部位于主体部背离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且用于连接转向节总成;其中,主体部至少包括第一主体段,第一主体段靠近第一连接部设置,在垂直于主体部的延伸方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前悬架后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前悬架后下控制臂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悬架后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还包括第二主体段,所述第二主体段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二主体段的截面形状为方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前悬架后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至少部分所述第二主体段的厚度保持恒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前悬架后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还包括第三主体段,所述第三主体段位于所述第一主体段和所述第二主体段之间,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三主体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前悬架后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前悬架后下控制臂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悬架后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还包括第二主体段,所述第二主体段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二主体段的截面形状为方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前悬架后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至少部分所述第二主体段的厚度保持恒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前悬架后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还包括第三主体段,所述第三主体段位于所述第一主体段和所述第二主体段之间,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三主体段的一侧相对于另一侧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前悬架后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三主体段的截面形状为t字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前悬架后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一主体段的截面形状为工字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劲松,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