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被恢复,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北方石质山地的近自然植被恢复方法。
技术介绍
1、北方石质山地通常因水分不足、土壤养分条件差、土层薄、岩石较多等因素,导致造林成活率低、林木生长不良等问题。所以,需要采用北方石质山地的植被恢复方法对北方石质山地进行改造。
2、目前,北方石质山地的植被恢复方法包括鱼鳞坑整地造林和育林板造林的工程造林方法。这两种方法概括起来就是大穴+大苗+大水的造林方式。
3、上述这些方法在实施时,直接使用大规格苗木进行造林。需进行高强度整地和后期养护管理。特别是在土层瘠薄、干旱缺水、交通不便的北方石质山区,需要采取大鱼鳞坑整地、客土和修筑施工便道的方式,并配套实施引水上山工程,才能保证一定的造林成活率。但是,采取大鱼鳞坑整地、客土和修筑施工便道的方式会对原生态环境(土壤、植被、土壤微生物等)破坏严重,造林成本高,水资源浪费严重。但是,由于北方石质山区的环境和土壤养分条件差,采用的大规格苗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弱,会导致苗木的存活率低,进而导致生态功能低下。
技术实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北方石质山地的近自然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北方石质山地的近自然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等高线方向,间隔99cm~101cm开挖种植沟;所述种植沟的宽度为10cm~15cm,所述种植沟的深度为3cm~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北方石质山地的近自然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土是丛枝菌根真菌、高分子保水材料和沙壤土混合而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北方石质山地的近自然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土的制备方法为:在1kg沙壤土中,加入2.4mL~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北方石质山地的近自然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北方石质山地的近自然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等高线方向,间隔99cm~101cm开挖种植沟;所述种植沟的宽度为10cm~15cm,所述种植沟的深度为3cm~5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北方石质山地的近自然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土是丛枝菌根真菌、高分子保水材料和沙壤土混合而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北方石质山地的近自然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土的制备方法为:在1kg沙壤土中,加入2.4ml~2.6ml丛枝菌根真菌和1.4g~1.6g高分子保水材料,混匀即得所述菌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北方石质山地的近自然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保水材料包括聚丙烯酸钾。
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喜田,冯志培,李喜梅,杨毅,梁海燕,王腾,肖扬,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