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特别是一种布液结构、换热装置及空调。
技术介绍
1、小型水冷制冷机组由于结构紧凑及成本限制多采用螺旋管降膜式。常规的罐式降膜蒸发器要求对进入的液态制冷剂进行均匀分布并竖直向下喷液,均匀分配到螺旋换热管表面,在重力作用下成均匀膜状自上而下流动,因此影响其换热性能的关键因素是换热管表面液膜形成情况,且同时蒸发的气态制冷剂若没有及时排出来,就会干扰液态制冷剂在换热管表面的成膜状态,降低蒸发效率和处理量,直接影响换热器整体综合性能。而且为了保证对气态制冷剂的分离,现有的布液器需要设置额外的气液分离装置,导致所需布液空间大,结构不够紧凑。因此如何提高罐式降膜蒸发器布液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罐式降膜蒸发器的气态制冷剂无法及时排出而影响换热效率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利用挡板组件形成用于对降膜腔进行快速回气的回气腔以提高气态制冷剂分离效果的布液结构、换热装置及空调。
2、一种布液结构,包括:
3、外筒;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布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组件包括均液板(31)和第一挡液板(32),所述均液板(31)和所述第一挡液板(32)均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均液板(31)、所述第一挡液板(32)和对应的所述外筒(1)的内壁共同围成所述入流腔(11),所述第一挡液板(32)、所述内筒(2)的外壁和对应的所述外筒(1)的内壁共同围成所述回气腔(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布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液板(32)相对于竖直平面倾斜设置,且沿所述外筒(1)的底面至所述外筒(1)的顶面的方向,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布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组件包括均液板(31)和第一挡液板(32),所述均液板(31)和所述第一挡液板(32)均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均液板(31)、所述第一挡液板(32)和对应的所述外筒(1)的内壁共同围成所述入流腔(11),所述第一挡液板(32)、所述内筒(2)的外壁和对应的所述外筒(1)的内壁共同围成所述回气腔(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布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液板(32)相对于竖直平面倾斜设置,且沿所述外筒(1)的底面至所述外筒(1)的顶面的方向,所述第一挡液板(32)到所述外筒(1)的侧壁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布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液板(32)与所述竖直平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α,所述第一夹角α的角度范围为30°至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液结构还包括第二挡液板(33),所述内筒(2)通过所述第二挡液板(33)设置于所述外筒(1)上,所述第二挡液板(33)上设置有所述回气孔(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布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液板(33)相对于竖直平面倾斜设置,且沿所述外筒(1)的底面至所述外筒(1)的顶面的方向,所述第二挡液板(33)到所述外筒(1)的侧壁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布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液板(33)与竖直平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β,所述第二夹角β的角度范围为30°至6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液结构还包括布液管(4),所述布液管(4)设置于所述降膜腔(13)内,且所述布液管(4)的上端与所述入流腔(11)连通,所述布液管(4)的侧壁上设置有布液孔(4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布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液管(4)与所述外筒(1)的内壁之间具有第一间距,所述布液管(4)与所述内筒(2)的外壁之间具有第二间距,至少一个所述布液孔(41)朝向所述第一间距;和/或,至少一个所述布液孔(41)朝向所述第二间距。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布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距内设置有第一盘管(51),至少一个所述布液孔(41)的出液方向指向所述第一盘管(51);和/或,所述第二间距内设置有第二盘管(52),至少一个所述布液孔(41)的出液方向指向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锦源,陈锦贤,胡立书,胡海利,王小勇,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