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水介质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44071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19 20:43
本技术公开了新型水介质热交换器,涉及到热交换器技术领域,包括换热板,所述换热板的一侧两端均固定设置有连接管,所述换热板的另一侧两端均贯穿开设有连接槽,且连接槽与连接管相对应,所述连接管的外侧套接设置有密封圈。本技术通过设置多个换热板,热水介质可以经过换热板内部的空腔,通过在空腔内部设置多个第一导热翅片与第二导热翅片,第一导热翅片与第二导热翅片均设置为“<”形结构,“<”形结构的设计可以实现对热水介质流动过程中的分散引导,以保证第一导热翅片、第二导热翅片均可以与热水介质进行均匀的热交换,从而可以提升装置的热交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器,特别涉及新型水介质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1、水介质热交换器是一种用蒸汽或水暖热水与自来水在设备内部进行热量交换的设备,水介质热交换器作为传热设备被广泛用于提供生活饮用、洗澡等洁净热水,随着节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换热器的种类越来越多。

2、如公开号为cn213748013u的一种水介质热交换器,涉及换热器
,提供一种整体设计紧凑、美观耐用、换热效率高的水介质热交换器。该交换器包括内管体组件、外管体组件以及外侧壳体,其中,内管体组件内形成有净水容纳腔,内管体组件设置在外管体组件内且内管体组件与外管体组件之间形成有热介质容纳腔;外侧壳体设置在外管体组件外,外侧壳体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外管体组件的部分或全部区域套有外侧壳体。本技术用于提高水介质热交换器的防护、散热以及美观效果。

3、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该技术方案中热水介质的换热效率交叉,难以实现热量的快速交换排出。

4、因此,专利技术新型水介质热交换器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1.新型水介质热交换器,包括换热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1)的一侧两端均固定设置有连接管(2),所述换热板(1)的另一侧两端均贯穿开设有连接槽(3),且连接槽(3)与连接管(2)相对应,所述连接管(2)的外侧套接设置有密封圈(4),所述换热板(1)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换热板(1)水平依次设置,位于外侧的两个所述换热板(1)的外侧均设置有端板(5),所述端板(5)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进水法兰(6)与排水法兰(7),所述换热板(1)的内部设置有空腔(8),所述空腔(8)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导热翅片(9)与第二导热翅片(10),所述第一导热翅片(9)与第二导热翅片(10)均设置有多个,且多个...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水介质热交换器,包括换热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1)的一侧两端均固定设置有连接管(2),所述换热板(1)的另一侧两端均贯穿开设有连接槽(3),且连接槽(3)与连接管(2)相对应,所述连接管(2)的外侧套接设置有密封圈(4),所述换热板(1)设置有多个,且多个换热板(1)水平依次设置,位于外侧的两个所述换热板(1)的外侧均设置有端板(5),所述端板(5)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进水法兰(6)与排水法兰(7),所述换热板(1)的内部设置有空腔(8),所述空腔(8)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导热翅片(9)与第二导热翅片(10),所述第一导热翅片(9)与第二导热翅片(10)均设置有多个,且多个第一导热翅片(9)与第二导热翅片(10)呈交错设置,所述第一导热翅片(9)与第二导热翅片(10)均设置为“<”形结构,所述换热板(1)的外侧固定设置有第一换热翅片(11)与第二换热翅片(12),所述第一换热翅片(11)、第二换热翅片(12)分别与第一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佳路张家恒李桂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鼎燃节能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