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心墙坝与重力坝嵌入式接头结构及管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643052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19 2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沥青混凝土心墙坝与重力坝连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沥青混凝土心墙坝与重力坝嵌入式接头结构及管控系统,包括与沥青心墙堆石坝接触的弧面、与过渡料接触的斜面、与堆石料接触的台阶状;其中,与沥青心墙堆石坝接触的弧面的两侧设置有与过渡料接触的斜面,与过渡料接触的斜面的一侧设置有与堆石料接触的台阶状;沥青心墙堆石坝轴线的沥青心墙堆石坝与混凝土重力坝之间安装有多个智能化管控系统,智能化管控系统与加热电阻和热电偶连接,加热电阻与热电偶连接。管控系统包括多参数耦合温控模块、自适应维护模块、地震响应与变形协调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已有侧式接头需要修建高挡墙代价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沥青混凝土心墙坝与重力坝连接,尤其涉及一种沥青混凝土心墙坝与重力坝嵌入式接头结构及管控系统


技术介绍

1、现有的用于沥青混凝土心墙坝与重力坝接头形式通常为侧墙式,插入式接头布置形式未见有关文献报道。传统插入式接头通常是粘土心墙坝与重力坝的接头,大多数传统接头方案无法有效应对接头部位变形协调问题,导致接头部位成为坝体较薄弱的地方,例如存在接头附近土石填筑体易出现较大不均匀变形、产生裂缝等问题,尤其是在地震、水位骤降等条件下,这些问题更加突出。此外,在长期运行过程中,沥青心墙堆石坝容易出现应力集中现象,若不及时处理极易形成裂缝。由于接头部位处于两种不同坝型的结合过渡区,其应力分布更为复杂,变形协调要求更高,集中现象直接危及整体结构安全。因此,亟需一种能够结合智能监测与调控技术的智能化管控方案,以有效提升接头部位的变形适应能力、结构稳定性和安全可靠性。

2、现有技术的主要缺陷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沥青混凝土心墙坝与重力坝侧墙式接头需要大量浇筑挡墙致使混凝土工程量较大,尤其坝高较高时,不经济。二是防渗性能不完善,传统接头易在接触面发生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沥青混凝土心墙坝与重力坝嵌入式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混凝土心墙坝与重力坝嵌入式接头结构,包括:与沥青心墙堆石坝接触的弧面、与过渡料接触的斜面、与堆石料接触的台阶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混凝土心墙坝与重力坝嵌入式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与堆石料接触的台阶状设置有混凝土重力坝,混凝土重力坝的后端设置有道路和廊道,道路和廊道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沥青心墙堆石坝轴线,道路的右端的下半部分安装有楼梯,上半部分安装有监测室,监测室之间设置有护坡,并与与堆石料接触的台阶状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混凝土心墙坝与重力坝嵌入式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沥青混凝土心墙坝与重力坝嵌入式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混凝土心墙坝与重力坝嵌入式接头结构,包括:与沥青心墙堆石坝接触的弧面、与过渡料接触的斜面、与堆石料接触的台阶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混凝土心墙坝与重力坝嵌入式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与堆石料接触的台阶状设置有混凝土重力坝,混凝土重力坝的后端设置有道路和廊道,道路和廊道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沥青心墙堆石坝轴线,道路的右端的下半部分安装有楼梯,上半部分安装有监测室,监测室之间设置有护坡,并与与堆石料接触的台阶状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混凝土心墙坝与重力坝嵌入式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与堆石料接触的台阶状的外侧的上下两部分填充有若干堆石料;与过渡料接触的斜的对侧设置有沥青心墙堆石坝;与沥青心墙堆石坝接触的弧面、与过渡料接触的斜面右侧设置有混凝土重力坝的坝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混凝土心墙坝与重力坝嵌入式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止水带、第二过渡料、第一过渡料、沥青心墙堆石坝、第三过渡料、第四过渡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会宗黄海涛胡睿孔令学于玉贞黄跃飞徐佳妮刘涵张志成李文杰黄青富潘昌勇王柳江冯兴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