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嵌锁型大粒径水泥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42824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19 2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嵌锁型大粒径水泥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由下至上包括碎石基层和沥青面层,碎石基层采用双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包括下基层和上基层;沥青面层采用三层梯度孔隙沥青面层,自下而上包括下面层、中面层和上面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同时公开了一种嵌锁型大粒径水泥碎石基层沥青路施工方法,包括:施工准备;下基层施工;上基层施工;上基层表面处理;层间粘结层施工;沥青面层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结构优化与界面强化技术从而提高沥青路面的排水性能、抗车辙性能和耐久性能,显著解决传统路面反射裂缝、层间滑移及水损害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工程,尤其涉及一种嵌锁型大粒径水泥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传统沥青路面多采用半刚性基层(如水泥稳定碎石)与沥青面层组合结构,虽具有较高承载能力,但在长期服役中暴露出显著缺陷。半刚性基层易产生干缩、温缩裂缝,后产生反射裂缝导致路面早期损坏;其次,传统沥青面层多采用密实型或半开级配设计,排水性能不足,尤其在多雨地区,积水渗入基层后引发唧浆、松散等水损害问题;此外,层间结合依赖普通乳化沥青粘结层,粘结强度普遍低于0.6mpa,重载车辆反复作用下易发生层间滑移,加速面层脱落与车辙形成。

2、为改善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尝试采用大粒径透水基层替代半刚性基层,其孔隙率可达15%~25%,可缓解反射裂缝并提升排水能力。然而,大粒径集料骨架结构因缺乏胶结材料有效填充,整体强度不足,难以满足重载道路要求;此外,还可通过增设排水沥青面层优化排水,如ogfc(open-graded friction course,开级配的沥青混合料),但高孔隙率导致混合料耐久性下降,且施工中易出现离析、压实困难等问题,全寿命周期维护成本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嵌锁型大粒径水泥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由下至上包括碎石基层和沥青面层,其特征在于:碎石基层采用双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包括下基层和上基层;沥青面层采用三层梯度孔隙沥青面层,自下而上包括下面层、中面层和上面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锁型大粒径水泥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层,上基层为嵌锁型大粒径水泥稳定碎石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嵌锁型大粒径水泥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泥稳定碎石层的水泥含量为3~5%,层厚30~60cm,压实度不小于9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嵌锁型大粒径水泥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嵌锁型大粒径水泥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由下至上包括碎石基层和沥青面层,其特征在于:碎石基层采用双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包括下基层和上基层;沥青面层采用三层梯度孔隙沥青面层,自下而上包括下面层、中面层和上面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锁型大粒径水泥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层,上基层为嵌锁型大粒径水泥稳定碎石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嵌锁型大粒径水泥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泥稳定碎石层的水泥含量为3~5%,层厚30~60cm,压实度不小于9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嵌锁型大粒径水泥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嵌锁型大粒径水泥稳定碎石层采用由大粒径碎石集料和水泥通过振动碾压形成的骨架嵌锁结构层,其中大粒径碎石的粒径范围为30~60mm,水泥含量为4~6%,骨架嵌锁结构层的厚度为20~3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嵌锁型大粒径水泥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面层采用空隙型沥青混合料,中面层采用孔隙型沥青混合料,上面层采用嵌缝调平型沥青混合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先锋刘海洋张新姚华俊李红武张德方张连芝张玄陈露方明镜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