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板、动力电池、车辆以及动力电池热管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42320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19 20:31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液冷板、动力电池、车辆以及动力电池热管理方法。液冷板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液口、若干流道以及出液口,各流道彼此独立、且并联设置于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液冷板的至少两条流道中设有封堵件,至少两条流道中的封堵件的开启压力不同。由此使得液冷板中存在两种流道:设有封堵件的流道,该流道在冷却液的压力达到封堵件的开启压力后才会导通;未设置封堵件的流道,始终导通。通过在液冷板中设置不同类型的流道,可根据动力电池热管理工况需求与整车驾驶模式等因素,动态调整各流道的导通情况,调整冷却液在液冷板的各流道的分配比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动力电池,尤其涉及一种液冷板、动力电池、车辆以及动力电池热管理方法


技术介绍

1、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决定着整车核心的充放电性能。动力电池的性能极大程度地受到温度的影响,为了使动力电池能够时刻工作在一个合适的状态,热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2、作为动力电池中的核心部件,液冷板在控制电芯温度调节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的液冷板虽然能够较好的调节电芯的温度,但是存在能耗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液冷板、动力电池、车辆以及动力电池热管理方法,能够灵活调控液冷板流道的分配比例。

2、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液冷板,包括进液口、出液口、以及与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均连通的三条以上流道;各所述流道彼此独立、且并联设置于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至少两条所述流道中设有封堵件,至少两条所述流道中的所述封堵件的开启压力不同。

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流道中的冷却液的压力不小于所述流道中的封堵件的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液口、出液口、以及与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均连通的三条以上流道;各所述流道彼此独立、且并联设置于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至少两条所述流道中设有封堵件,至少两条所述流道中的所述封堵件的开启压力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流道中的冷却液的压力不小于所述流道中的封堵件的开启压力时,所述封堵件开启,所述流道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为开关阀;或者所述封堵件为弹性片;所述弹性片的中部设有可开启的缝隙;或者所述弹性片的外周的部分与所述流道的壁面连接,剩余部分形成可开启的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液口、出液口、以及与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均连通的三条以上流道;各所述流道彼此独立、且并联设置于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至少两条所述流道中设有封堵件,至少两条所述流道中的所述封堵件的开启压力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流道中的冷却液的压力不小于所述流道中的封堵件的开启压力时,所述封堵件开启,所述流道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为开关阀;或者所述封堵件为弹性片;所述弹性片的中部设有可开启的缝隙;或者所述弹性片的外周的部分与所述流道的壁面连接,剩余部分形成可开启的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流道相互平行;设有所述封堵件的流道与未设置所述封堵件的流道交替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封堵件中,开启压力相对较小的所述封堵件所在的流道位于开启压力相对较大的所述封堵件所在的流道的内侧。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鑫
申请(专利权)人: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