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防污的家具板材及其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41403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16 20: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防污的家具板材及其制作工艺,涉及家具板材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侧通过PUR热熔胶粘连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是由均匀分布的六边形框架粘连裁切而成,所述六边形框架内部的下端填充有抗菌溶胶,所述抗菌溶胶的上侧粘连有吸音棉,所述支撑框架的边部填充有加固发泡胶,所述支撑框架的上侧通过双组分环氧胶粘连有抗污顶板,通过设置抗菌溶胶能够有效进行抗菌,所述抗菌溶胶为纳米银‑二氧化钛复合溶胶,所述纳米银‑二氧化钛复合溶胶的银含量≥6000ppm,抑菌率≥99.9%,通过创新材料体系与结构设计,实现抗菌长效性、力学稳定性、表面防护性与环境友好性的协同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具板材,具体为一种抗菌防污的家具板材及其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1、当前,随着室内环境健康标准的升级和消费者对家居品质要求的提高,市场对抗菌防污型家具板材的需求持续攀升。然而,现有产品在技术实现层面仍面临多重瓶颈:

2、在基材抗菌体系构建方面,传统工艺多采用表面涂覆或简单浸渍方式,存在抗菌组分分布不均、结合力弱等问题。普通抗菌层在物理摩擦或湿度变化后易出现成分流失,导致抗菌持久性不足,无法有效抑制微生物的再生繁殖;在结构力学性能方面,常规蜂窝结构板材受限于框架连接方式和填充材料特性,普遍存在应力分布不均、边缘结合强度低等缺陷。长期承重使用中易发生形变翘曲,影响家具的结构稳定性与使用寿命;就表面功能涂层而言,现有技术虽能实现基础防污效果,但涂层硬度与疏水性能难以兼顾。多数产品在频繁摩擦或接触复杂污染物后,表面防护性能显著衰减,无法满足日常使用中的抗渗透需求;环保性能方面,部分板材受限于胶粘剂选择和工艺控制,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有害物质释放问题。尤其在密闭空间内,化学残留的缓慢释放对室内空气质量造成潜在威胁,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抗菌防污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防污的家具板材,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上侧通过PUR热熔胶粘连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是由均匀分布的六边形框架(2)粘连裁切而成,所述六边形框架(2)内部的下端填充有抗菌溶胶(4),所述抗菌溶胶(4)的上侧粘连有吸音棉(8),所述支撑框架的边部填充有加固发泡胶(6),所述支撑框架的上侧通过双组分环氧胶粘连有抗污顶板(3),所述加固发泡胶(6)的侧面粘连有四个相对应的加固边条(7),所述加固边条(7)粘连在底板(1)和抗污顶板(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防污的家具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溶胶(4)为纳米银-二氧化钛复合溶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防污的家具板材,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上侧通过pur热熔胶粘连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是由均匀分布的六边形框架(2)粘连裁切而成,所述六边形框架(2)内部的下端填充有抗菌溶胶(4),所述抗菌溶胶(4)的上侧粘连有吸音棉(8),所述支撑框架的边部填充有加固发泡胶(6),所述支撑框架的上侧通过双组分环氧胶粘连有抗污顶板(3),所述加固发泡胶(6)的侧面粘连有四个相对应的加固边条(7),所述加固边条(7)粘连在底板(1)和抗污顶板(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防污的家具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溶胶(4)为纳米银-二氧化钛复合溶胶,所述纳米银-二氧化钛复合溶胶的银含量≥6000ppm,抑菌率≥99.9%,所述吸音棉(8)为三聚氰胺泡棉,密度为8-12kg/m3,nrc≥0.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防污的家具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侧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条形槽,所述条形槽的内部固定有不锈钢加强筋(9),所述不锈钢加强筋(9)的直径为2mm,抗拉强度≥520mpa,所述条形槽深度为底板(1)厚度的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防污的家具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抗污顶板(3)和四个加固边条(7)的侧面涂抹有底层涂料(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金兔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