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生产用气动压接设备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41235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16 2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线束压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线束生产用气动压接设备及方法,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固定连接有框板和轨道板,所述轨道板设置于框板一侧,所述框板上设置有压接机构,所述轨道板上设置有送料组件,所述压接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均设置于框板内侧。通过压接机构的设计,将一端套有端子的线束待压接部位放入压槽中,控制上压模下移后对线束进行压接,在此基础上,可通过控制上压模和下压模进行同步转动的方式,来对不同尺寸的压槽和压块进行更换,以此灵活匹配不同尺寸的线束压接需求,避免传统压接设备压接型号单一或更换压接尺寸时比较麻烦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束压接,尤其是涉及一种线束生产用气动压接设备及方法


技术介绍

1、线束是一种为一定负载源组提供服务设备的总体,如中继线路、交换装置、控制系统等,而线束压接是一种用于电气连接的工艺,主要用于将导线与端子紧密连接,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施加压力使导线和端子接触面强力结合,从而实现可靠的电气和机械连接。

2、专利公告号cn217215453u公开了一种线束生产用气动压接机,包括平台,所述平台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伸缩轴贯穿支架且与支架滑动连接,所述伸缩轴上固定连接有上压模,所述平台的上端固定有下压模,所述平台内设置有电动机。通过设置下夹座和上夹座用来夹持线束,防止线束压接端子时出现错位的情况,并且下夹座和上夹座之间设置滑杆、限位块、弹簧等部件,利用瘫痪的弹力可以作用在上夹座上,使得下夹座和上夹座对线束的夹持的效果更好,然后在下夹座和上夹座内均设置摩擦片,通过摩擦片来增加下夹座和上夹座与线束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夹持的过程中出现打滑。

3、以上装置通过增设摩擦片的方式提高了线束压接过程中的稳定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束生产用气动压接设备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顶部固定连接有框板(2)和轨道板(3),所述轨道板(3)设置于框板(2)一侧,所述框板(2)上设置有压接机构(4),所述轨道板(3)上设置有送料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生产用气动压接设备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41)和第二安装板(42)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L形板(492),所述第一安装板(41)和第二安装板(42)内侧均设置有套筒(496),所述套筒(496)贯穿L形板(492)并与L形板(492)转动连接,所述底板(1)顶部转动连接有矩形传动杆(493),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生产用气动压接设备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顶部固定连接有框板(2)和轨道板(3),所述轨道板(3)设置于框板(2)一侧,所述框板(2)上设置有压接机构(4),所述轨道板(3)上设置有送料组件(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生产用气动压接设备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41)和第二安装板(42)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l形板(492),所述第一安装板(41)和第二安装板(42)内侧均设置有套筒(496),所述套筒(496)贯穿l形板(492)并与l形板(492)转动连接,所述底板(1)顶部转动连接有矩形传动杆(493),所述矩形传动杆(493)一端与框板(2)内侧顶部转动连接,所述框板(2)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494),所述第一圆杆(48)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495),所述套筒(496)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497),所述压槽(45)在下压模(43)上呈等间距环绕分布,所述压块(46)在上压模(44)上呈等间距环绕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束生产用气动压接设备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锥齿轮(497)设置于第一锥齿轮(495)顶部,所述第二锥齿轮(497)与第一锥齿轮(495)相啮合,所述第一电机(494)通过输出轴与矩形传动杆(493)固定连接,所述矩形传动杆(493)依次贯穿两个套筒(496)并与套筒(496)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生产用气动压接设备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41)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方形板,所述框板(2)分别贯穿两个方形板并与方形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42)顶部固定连接有u形板(498),所述u形板(498)贯穿框板(2)顶部壁,所述u形板(498)顶部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499),所述第一电动推杆(499)一端与框板(2)顶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生产用气动压接设备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41)和第二安装板(42)后侧均设置有稳定板(481),两个稳定板(481)分别延伸入第一安装板(41)和第二安装板(42)内侧,两个稳定板(481)分别贯穿两个横板(47),所述上压模(44)和下压模(43)上均开设有稳定槽(482),所述第一安装板(41)和第二安装板(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军杨文骐宋永琴毛惠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元一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