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式检测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412276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16 2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管网检测领域,公开了可移动式检测机器人,包括主控器小车、线缆盘、爬行器,主控器小车内设置有线缆腔,线缆盘转动连接在线缆腔内;主控器小车上设置有U形的移动手杆框,移动手杆框的端部活动连接在远离线缆腔的一端;主控器小车上设有用于对线缆盘制动的刹车盘和用于驱动刹车盘的驱动件,刹车盘和驱动件均位于安装盒上,刹车盘中心设有连接轴,连接轴上套设有用于将刹车盘抵紧线缆盘的弹性抵紧件;驱动件的上部伸出安装盒;驱动件的下部为用于驱动刹车盘朝着远离线缆盘移动的楔面,驱动件上设有弹性复位件。以解决现有的管道检测机器人的设备组成多,不利于工作过程中的移动和搬运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网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式检测机器人


技术介绍

1、在进行排水、给水、煤气等管网104进行排查时,通常会用到管道检测机器人;现有的管道检测机器人包括主控器小车1、线缆盘2、爬行器3,使用时,将摄像头从零件箱取出安装到爬行器3上,如图1所示,爬行器3可以从井道103处放入,进而在管网104内行走拍摄。线缆盘2用于对爬行器3上连接的线缆13进行放线或者收卷;当爬行器3在下水道内向前行走时,线缆盘2不断放线。

2、而线缆13作为爬行器3与主控器之间的“生命线”,其磨损会直接引发一系列关键问题,例如,1、检测中断:线缆13外皮磨损可能导致内部信号线,电源线断裂或短路,造成摄像头画面传输中断、爬行器3失控,直接终止检测工作;2、设备风险:磨损至绝缘层破损时,可能引发漏电,损坏爬行器3、主控器等设备,甚至导致爬行器3因动力中断“困于”管道内;3、救援与维修成本激增:若爬行器3因线缆13断裂滞留管道,需额外投入人力物力进行定位、救援,甚至可能因操作不当对管道造成二次损伤。

3、经专利技术人分析,线缆磨损的主要原因在于,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移动式检测机器人,包括主控器小车、线缆盘、爬行器,其特征在于:主控器小车内设置有线缆腔,线缆盘转动连接在线缆腔内;主控器小车上设置有U形的移动手杆框,移动手杆框的端部活动连接在远离线缆腔的一端;主控器小车上设有用于对线缆盘制动的刹车盘和用于驱动刹车盘的驱动件,刹车盘和驱动件均位于安装盒上,刹车盘中心设有连接轴,连接轴上套设有用于将刹车盘抵紧线缆盘的弹性抵紧件;驱动件的上部伸出安装盒,且移动手杆框可用于对驱动件的顶部接触下压;驱动件的下部为用于驱动刹车盘朝着远离线缆盘移动的楔面,驱动件上设有弹性复位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安装盒的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1.可移动式检测机器人,包括主控器小车、线缆盘、爬行器,其特征在于:主控器小车内设置有线缆腔,线缆盘转动连接在线缆腔内;主控器小车上设置有u形的移动手杆框,移动手杆框的端部活动连接在远离线缆腔的一端;主控器小车上设有用于对线缆盘制动的刹车盘和用于驱动刹车盘的驱动件,刹车盘和驱动件均位于安装盒上,刹车盘中心设有连接轴,连接轴上套设有用于将刹车盘抵紧线缆盘的弹性抵紧件;驱动件的上部伸出安装盒,且移动手杆框可用于对驱动件的顶部接触下压;驱动件的下部为用于驱动刹车盘朝着远离线缆盘移动的楔面,驱动件上设有弹性复位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安装盒的顶部设有安装孔,驱动件竖向滑动连接在安装孔内;驱动件包括杆头和杆身,驱动件的顶部为直径大于杆身的杆头,且弹性复位件套设于杆头下方;杆身位于安装盒内的一端设有限位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式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盘包括底盘和制动盘,底盘的横向宽度大于制动盘,驱动件的楔面与底盘接触驱动其朝着远离线缆盘的方向移动;连接轴固定在底盘远离制动盘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式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盒内壁设有容纳槽;弹性抵紧件的一端与制动盘连接,另一端位于容纳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移动式检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手杆框包括横杆和位于横杆两端的侧杆;安装盒上还设有卡紧定位件,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明李荣凌谢良伟包秀忠文小娥包晶亮潘呈杰罗乐杨开勇蒋诗平董青青阳红梁艳雷芳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中驰工程勘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