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新咏专利>正文

一种电源控制和信号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6403451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16 19:5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源控制和信号采集装置,涉及电源控制技术领域,包括正弦波检测模块、电机控制模块、过零检测模块和开关电源模块,正弦波检测模块包括互感器和放大器,电机控制模块包括双向可控硅和第一可控硅光耦,过零检测模块包括第二可控硅光耦、光耦限流元件和双通道光耦;其中,正弦波检测模块通过互感器将强电转化成弱电小信号后再经过放大器放大输出,不仅损耗低,而且还实现了电气隔离,安全性高;电机控制模块通过光耦控制响应速度快,体积小,寿命长,重量轻,能够根据需要在不同的时刻触发双向可控硅,实现对交流电源的连续调节;过零检测模块在需要过零检测时电路才会工作,其他时间不消耗电能,减少了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电源控制,具体涉及一种电源控制和信号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1、家电产品主要指在家庭中使用的各种电器和电子器具。家电产品使人们从繁重、琐碎、费时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为人类创造了更为舒适优美、更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条件,已成为现代家庭生活的必需品。

2、家电产品的电源控制与信号采集是家电智能化和高效能运作的关键技术。电源控制通常涉及到电源管理芯片(pmic),包括ac-dc、dc-dc转换、ldo(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和开关等技术。信号采集则涉及到电压和电流。

3、但是,目前家电产品的电源控制与信号采集中,过零检测一般是不经控制输出的,存在一定的损耗;直接检测强电正弦波损耗较高且体积大,成本高;虽然弱电可以控制强电,但通常需要使用继电器,这样会导致体积大、开关寿命短和重量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源控制和信号采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电源控制电路损耗高、成本高以及体积大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控制和信号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正弦波检测模块、电机控制模块、过零检测模块和开关电源模块,所述正弦波检测模块包括互感器和放大器,所述电机控制模块包括双向可控硅和第一可控硅光耦,所述过零检测模块包括第二可控硅光耦、光耦限流元件和双通道光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控制和信号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弦波检测模块还包括第三可控硅光耦和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三可控硅光耦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三可控硅光耦的第一端用于供电,所述第三可控硅光耦的第三端与市电电连接,所述第三可控硅光耦的第四端与所述互感器的一次侧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控制和信号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正弦波检测模块、电机控制模块、过零检测模块和开关电源模块,所述正弦波检测模块包括互感器和放大器,所述电机控制模块包括双向可控硅和第一可控硅光耦,所述过零检测模块包括第二可控硅光耦、光耦限流元件和双通道光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控制和信号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弦波检测模块还包括第三可控硅光耦和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三可控硅光耦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三可控硅光耦的第一端用于供电,所述第三可控硅光耦的第三端与市电电连接,所述第三可控硅光耦的第四端与所述互感器的一次侧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基极连接后与串行通信端口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控制和信号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控制模块还包括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可控硅光耦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串行通信端口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控制和信号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耦限流元件为串联的两个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咏
申请(专利权)人:陈新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