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38964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16 19:4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摩托车,该摩托车包括车架、车身覆盖件、行走组件和动力组件,车身覆盖件包括内衬板和外覆盖件,动力组件包括发动机。在摩托车的宽度方向上,内衬板位于发动机的两侧,且内衬板基本位于发动机和外覆盖件之间;内衬板上设置有第一导风口和第二导风口,第二导风口基本位于第一导风口的下方,第一导风口和第二导风口用于将发动机周围热量较高的气体引导至内衬板远离发动机的一侧;内衬板靠近发动机的一侧设置有挡风部,挡风部与发动机抵接,挡风部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导风口的上方和后方,挡风部还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导风口的后方。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提高驾驶员的驾驶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车辆,尤其是指一种摩托车


技术介绍

1、摩托车通常为风冷和水冷结合的散热方式,即通过水冷将热量传递至散热器,再通过风冷对散热器进行散热。散热器通常设置在发动机的前方以获得最大的进风量,这种布置方式导致自然风吹过散热器后转变为热风后,容易经过发动机与外覆盖件之间的缝隙吹向驾驶员,使得驾驶员的体感温度较高,最终导致驾驶员的驾驶舒适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驾驶舒适性较高的摩托车。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摩托车,该摩托车包括车架、车身覆盖件、行走组件和动力组件,车身覆盖件包括内衬板和外覆盖件,行走组件至少部分位于车架下方,动力组件包括发动机,发动机与行走组件传动连接;在摩托车的宽度方向上,内衬板位于发动机的两侧,且内衬板基本位于发动机和外覆盖件之间;内衬板上设置有第一导风口和第二导风口,第二导风口基本位于第一导风口的下方,第一导风口和第二导风口用于将发动机周围热量较高的气体引导至内衬板远离发动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托车,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覆盖件上还设置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与所述第一导风口和/或所述第二导风口连通,所述通风口用于将所述第一导风口和/或所述第二导风口内排出的高温气体引导至所述外覆盖件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上设置有用于防止异物进入所述摩托车内部的通风格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发动机一侧的第一衬板,所述挡风部为由所述第一衬板向靠近所述发动机一侧凸出的挡风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覆盖件上还设置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与所述第一导风口和/或所述第二导风口连通,所述通风口用于将所述第一导风口和/或所述第二导风口内排出的高温气体引导至所述外覆盖件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上设置有用于防止异物进入所述摩托车内部的通风格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发动机一侧的第一衬板,所述挡风部为由所述第一衬板向靠近所述发动机一侧凸出的挡风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发动机另一侧的第二衬板,所述挡风部为形成于所述第二衬板上的隔热垫。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板上还设置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位于所述第一导风口和所述第二导风口的后方,所述引导部用于改变所述第一导风口和/或所述第二导风口内的高温气体的流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华吴成志何刚余德怀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