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与肢体融合捕捉方法、虚拟直播系统、设备和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638224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15 13:04
本申请涉及一种面部与肢体融合捕捉方法、虚拟直播系统、设备和介质,后端采用第一虚拟相机采集和处理第一相机拍摄的第一影像,得到第一视频流,采用第二虚拟相机采集和处理第二相机拍摄的第二影像,得到第二视频流;后端从第一视频流中提取面部关键点坐标数据,从第二视频流中提取骨骼节点坐标数据,将面部关键点坐标数据和骨骼节点坐标数据进行整合,得到单消息体并发送至前端;前端接收并解析单消息体,得到面部二维绝对像素坐标和骨骼三维绝对像素坐标,并对二者进行空间配准,得到面部三维绝对像素坐标;前端将面部三维绝对像素坐标和骨骼三维绝对像素坐标进行融合,以驱动虚拟角色直播;改善了关键帧丢失和骨骼‑表情错位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视觉与人机交互,特别是涉及一种面部与肢体融合捕捉方法、虚拟直播系统、设备和介质


技术介绍

1、随着直播产业的发展,出现了虚拟直播技术。虚拟直播技术的核心原理是通过传感器采集、数据驱动建模和实时渲染实现虚拟形象的动作同步。

2、相关技术采用单目相机同时采集人物面部与肢体动作,在数据驱动建模阶段,ai模型识别图像时容易存在数据冲突,例如人物转头时容易引发面部关键点丢失,进而引发传感器数据在unity(3d开发引擎)中整合时易产生骨骼-表情错位(平均误差>5mm)。

3、目前,针对虚拟直播存在关键帧丢失和骨骼-表情错位的问题,还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关键帧丢失和骨骼-表情错位现象的面部与肢体融合捕捉方法、虚拟直播系统、设备和介质。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面部与肢体融合捕捉方法,应用于虚拟直播系统,所述虚拟直播系统包括后端和前端,所述方法包括:

3、所述后端采用第一虚拟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部与肢体融合捕捉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虚拟直播系统,所述虚拟直播系统包括后端和前端,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与肢体融合捕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采用第一虚拟相机采集和处理第一相机拍摄的第一影像,得到第一视频流,采用第二虚拟相机采集和处理第二相机拍摄的第二影像,得到第二视频流,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与肢体融合捕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从所述第一视频流中提取面部关键点坐标数据,从所述第二视频流中提取骨骼节点坐标数据,将所述面部关键点坐标数据和所述骨骼节点坐标数据进行整合,得到单消息体,并将所述单消息体发送至所述前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部与肢体融合捕捉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虚拟直播系统,所述虚拟直播系统包括后端和前端,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与肢体融合捕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采用第一虚拟相机采集和处理第一相机拍摄的第一影像,得到第一视频流,采用第二虚拟相机采集和处理第二相机拍摄的第二影像,得到第二视频流,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与肢体融合捕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从所述第一视频流中提取面部关键点坐标数据,从所述第二视频流中提取骨骼节点坐标数据,将所述面部关键点坐标数据和所述骨骼节点坐标数据进行整合,得到单消息体,并将所述单消息体发送至所述前端,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部与肢体融合捕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接收并解析所述单消息体,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部与肢体融合捕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部署有归一化-像素坐标双向转换引擎;所述前端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卫杨秦史春苓陈科科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秋果计划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