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担架,特别是关于一种防摔的救护车担架。
技术介绍
1、救护车担架是现代急救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将患者安全高效地转移到医疗机构。传统的救护车担架通常采用推压方式进行折叠,并依靠自身的重力来展开。尽管这一设计在平坦地面上能够顺利工作,但在实际应用中,尤其是在倾斜或不平坦的路段,常常会遇到一系列技术问题。
2、现有的担架结构一般由多个折叠部件组成,使用者通过推动或拉动特定的部件使其展开。在展开过程中,担架的下方支架依赖重力作用逐渐放下。然而,当救护车停在倾斜的地面时,担架的下方支架与路面之间可能缺乏足够的空间,导致支架无法完全展开,即现有的担架的展开主要依赖于自重,这在平坦地面上是有效的,但在斜坡或不平整的地形上,重力因素会受到影响,可能导致支架无法完全支撑,或者在倾斜路段,由于支架和地面之间的空间不足,支架可能无法顺利展开,甚至可能被卡住,造成担架无法正常使用,最后,若出现担架支架未能完全展开,此时在将患者移入救护车的过程中,担架可能会因为自重或外力的影响而意外折叠,导致患者摔落,增加了二次伤害的风
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摔的救护车担架,其包括主架框(1)和设置于所述主架框(1)下方的折叠支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支架(2)包括两个设置于主架框(1)下方前端的前支杆(21)和两个设置于主架框(1)下方后端的后支杆(20),所述折叠支架(2)在外部约束下具有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所述第一形态为所述后支杆(20)和所述前支杆(21)处于竖直位置的支撑形态,所述第二形态为所述后支杆(20)和所述前支杆(21)折叠在所述主架框(1)底部的折叠形态,所述折叠支架(2)能够在所述第一形态和所述第二形态之间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摔的救护车担架,其特征在于,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摔的救护车担架,其包括主架框(1)和设置于所述主架框(1)下方的折叠支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支架(2)包括两个设置于主架框(1)下方前端的前支杆(21)和两个设置于主架框(1)下方后端的后支杆(20),所述折叠支架(2)在外部约束下具有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所述第一形态为所述后支杆(20)和所述前支杆(21)处于竖直位置的支撑形态,所述第二形态为所述后支杆(20)和所述前支杆(21)折叠在所述主架框(1)底部的折叠形态,所述折叠支架(2)能够在所述第一形态和所述第二形态之间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摔的救护车担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后支杆(20)的下方之间、两个所述前支杆(21)的下方之间均通过固定连杆(200)连接,两个固定连杆(200)之间通过活动连杆(22)连接,所述活动连杆(22)与所述固定连杆(200)的连接位置通过活动接头(220)活动装配,其中,所述活动连杆(22)包括子端和母端,所述子端和母端分别安装在活动连杆(22)与固定连杆(200)上,所述子端和母端之间通过销轴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摔的救护车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支架(2)还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折叠式斜支杆(23),两个所述折叠式斜支杆(23)分别位于所述主架框(1)的两侧,所述折叠式斜支杆(23)的顶部通过销轴转动安装在所述主架框(1)的侧面,所述折叠式斜支杆(23)包括前端杆(230)和后端杆(231),所述折叠式斜支杆(23)采用两段式结构,所述前端杆(230)和所述后端杆(231)相互连接的一端内侧开设有对接槽(232),所述前端杆(230)和后端杆(231)在所述对接槽(232)处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所述前端杆(230)的前端内侧通过转动套杆(2300)转动安装在所述前支杆(21)的底部,两个所述折叠式斜支杆(23)上的后端杆(231)之间连接有水平的下轴杆(51),所述主架框(1)的底部安装有与所述下轴杆(51)平行的上轴杆(50),所述电动气缸(5)安装在所述下轴杆(51)和上轴杆(50)之间,使所述下轴杆(51)在伸缩时能够推动所述下轴杆(51)的角度改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摔的救护车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杆(231)与所述前端杆(230)连接端的上方设置有限位挡片(233),所述限位挡片(233)与所述后端杆(231)平行,且所述主架框(1)的侧面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玉祥,王建昌,曹江北,赵维星,鲁意迅,米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