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振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风电混塔减振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1、风电混塔是一种用于风力发电的塔架结构,由钢材和混凝土共同构成,主要用于支撑风力发电机组,而风电混塔减振装置是为了减少风电机组塔筒在运行过程中所受的振动和冲击而设计的一种装置。
2、现有技术中的风电混塔减振装置在安装至塔筒内部后,会固定于塔筒与塔座之间且无法调整。当塔筒和塔座在不同方向产生振动,或某一方向的振动幅值较大时,现有减振装置无法根据振动方向动态调整受力方向。这会导致减振装置面对振动较大的方向承受过大的振动力,而其他方向的减振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降低整体减振效果。此外,若某一方向长期承受较大振动力,还会加速减振装置的老化,缩短其使用寿命,进而增加更换频率。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电混塔减振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减振装置无法根据塔筒的振动力调节受力方向,导致减振效果降低和减振装置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
2、第一方面,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电混塔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供应机构(3)和减振机构(4),所述气体供应机构(3)固定于塔座(1)上;减振机构(4)在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上部拆装机构(6)和下部拆装机构(12);上部拆装机构(6)固定于塔筒(2)内壁上,并与所述气体供应机构(3)连接;所述下部拆装机构(12)连接位置调节机构(5),所述位置调节机构(5)固定于塔座(1)上,并能够带动所述减振机构(4)的底部移动;下部拆装机构(12)和位置调节机构(5)均与气体供应机构(3)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混塔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供应机构(3)包括气泵(3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电混塔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供应机构(3)和减振机构(4),所述气体供应机构(3)固定于塔座(1)上;减振机构(4)在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上部拆装机构(6)和下部拆装机构(12);上部拆装机构(6)固定于塔筒(2)内壁上,并与所述气体供应机构(3)连接;所述下部拆装机构(12)连接位置调节机构(5),所述位置调节机构(5)固定于塔座(1)上,并能够带动所述减振机构(4)的底部移动;下部拆装机构(12)和位置调节机构(5)均与气体供应机构(3)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混塔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供应机构(3)包括气泵(301)、储气罐(304)和稳压罐(305);气泵(301)的输出端通过出气管(302)连接储气罐(304),输入端通过吸气管(303)连接稳压罐(305);所述稳压罐(305)通过抽气管(306)连接所述上部拆装机构(6);储气罐(304)与下部拆装机构(12)之间连接通气连接管(307),储气罐(304)与减震机构(4)之间连接通气管(30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混塔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机构(4)包括容气筒(401)和活动杆(403),活动杆(403)与容气筒(401)滑动连接,活动杆(403)内部设置容气腔,且所述容气腔与容气筒(401)内腔连通;所述活动杆(403)的第一端设置活动塞(402),活动塞(402)与容气筒(401)内壁滑动连接,活动杆(403)的第二端与所述下部拆装机构(12)连接;所述容气筒(401)顶部连接有连接杆(405),连接杆(405)通过转动机构与所述上部拆装机构(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电混塔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设于连接杆(405)顶部的固定头(406),固定头(406)在两端可转动的连接旋转座(407),旋转座(407)能够以固定头(406)的轴向中心线为旋转中心进行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电混塔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5)包括安装筒(501)和推动杆(503),推动杆(503)与安装筒(501)第一端滑动连接,安装筒(501)的第二端连接三通管(505),三通管(505)上连接出气阀(506);所述推动杆(503)第一端设置限位圈(502),限位圈(502)与安装筒(501)内部滑动连接,第二端设置卡块(611),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辰,李鹏,李治,许祖祥,徐越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