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上密排仿木桩的导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636728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15 12:43
本技术涉及生态护岸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上密排仿木桩的导向装置,包括限位框架和定位型钢,限位框架具有贯穿的条状限位通道,条状限位通道用于排列仿木桩;限位框架的端部设有限位部,限位部能够与仿木桩卡持连接;定位型钢与限位框架连接,定位型钢位于限位框架远离限位部的一端,定位型钢用于辅助定位限位框架;仿木桩排列设置在条状限位通道内,使条状限位通道保证仿木桩排列整齐,通过限位框架保证仿木桩的线形及标高,避免了施工过程中对仿木桩频繁进行测量,提高仿木桩的施工效率,保证仿木桩的整体质量,降低施工风险,为工程施工的成本控制、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生态护岸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上密排仿木桩的导向装置


技术介绍

1、在进行生态护岸建设时,需要使用大量仿木桩排列形成密排,通过密排防止河岸坍塌;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测量定位进行施工,常规的动态监测沉桩需保证定位准确,从而保证沉桩正位率。

2、但是,动态监测沉桩的工作量大、纠偏返工较多,导致动态监测沉桩工作量较大,施工周期较长;在工期方面,要求全过程动态进行沉桩纠偏,当沉桩过程中桩位发生偏移,需将仿木桩拔出再重新定位沉桩,沉桩时间长,极大的影响了施工工期,工期难以保证;在质量方面,当仿木桩沉桩过程中桩位发生偏移需拔出再重新定位沉桩时,对桩身质量存在影响,会对原地基造成扰动,容易造成密排仿木桩的线形不直,无法保证仿木桩施工质量;在安全方面,动态监测沉桩施工时,需要人工辅助施工,船机作业的调整动作较多,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动态监测沉桩施工效率低、沉桩质量难以保障及存在安全风险的不足,提供一种水上密排仿木桩的导向装置。>

2、本技术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上密排仿木桩的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上密排仿木桩的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框架(1)包括第一限位梁(11)、第二限位梁(12)和第一连接件(13),所述第一限位梁(11)与所述第二限位梁(12)间隔设置构成所述条状限位通道(3),所述第一限位梁(11)和所述第二限位梁(12)平行,所述第一限位梁(11)和所述第二限位梁(12)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13)连接构成所述限位部(4),所述限位部(4)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3)的底侧;所述定位型钢(2)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梁(11)和所述第二限位梁(12)之间,所述定位型钢(2)与所述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上密排仿木桩的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上密排仿木桩的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框架(1)包括第一限位梁(11)、第二限位梁(12)和第一连接件(13),所述第一限位梁(11)与所述第二限位梁(12)间隔设置构成所述条状限位通道(3),所述第一限位梁(11)和所述第二限位梁(12)平行,所述第一限位梁(11)和所述第二限位梁(12)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13)连接构成所述限位部(4),所述限位部(4)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3)的底侧;所述定位型钢(2)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梁(11)和所述第二限位梁(12)之间,所述定位型钢(2)与所述第一限位梁(11)连接,所述定位型钢(2)与所述第二限位梁(1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上密排仿木桩的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框架(1)还包括第二连接件(14),所述第二连接件(14)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3)与所述定位型钢(2)之间,所述第二连接件(14)连接所述第一限位梁(11)和所述第二限位梁(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上密排仿木桩的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3)和所述第二连接件(14)分别设有吊装部(5),所述吊装部(5)用于与吊装装置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上密排仿木桩的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框架(1)还包括滑动卡持件(6),所述滑动卡持件(6)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3)与所述定位型钢(2)之间,所述滑动卡持件(6)与所述第一限位梁(11)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卡持件(6)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森昌胡志理罗春荣曾中伟蔡彬彬李科许汉成吴泽昊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四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