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萨偃麦草等臂染色体i4JL在小麦隐性核不育系的保持及繁育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36696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15 1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百萨偃麦草等臂染色体i4JL在小麦隐性核不育系的保持及繁育中的应用,属于作物遗传育种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验证了百萨偃麦草等臂染色体i4JL具备恢复小麦雄蕊育性的功能,为利用其开展小麦生物育种和分子设计育种创造了条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创建的普通小麦–百萨偃麦草等臂染色体i4JL单体异附加系雄性可育、自交结实,自交即可同时繁育小麦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所结籽粒色差明显,易于光学分拣,利于获得高纯度的非蓝粒雄性不育系和蓝粒保持系。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繁育高纯度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新方法,为创制新一代蓝标型两系法杂交小麦生产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作物遗传育种与农业生物,具体涉及百萨偃麦草等臂染色体i4jl在繁育小麦隐性核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中的应用方法。


技术介绍

1、小麦(triticum spp.)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养活全球约40%的人口,提供20%人类所需热能和蛋白质。小麦遗传改良依赖丰富的基因库资源,包括初级基因库(gp-1:同种材料),次级基因库(gp-2:近缘属种材料,至少共享小麦a、b和d基因组之一),和第三级基因库(gp-3:远缘属种材料,不共享小麦a、b和d任何一个基因组的其他物种)。

2、偃麦草属植物(thinopyrum spp.)是小麦族(triticeae)的一个多年生属,包括二倍体长穗偃麦草(2n=2x=14)、百萨偃麦草(2n=2x=14),多倍体脆轴偃麦草(2n=6x=42或2n=4x=28),六倍体中间偃麦草(2n=6x=42)和十倍体长穗偃麦草(th.ponticumbeauv.,2n=10x=70)等11个物种,具有抵抗多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特性,是小麦品种改良的第三级基因库。通过远缘杂交和基因组水平渗入,育种家创制了小麦–偃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百萨偃麦草等臂染色体i4JL在如下(1)-(4)至少一项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蓝标型两系法杂交小麦生产系统为普通小麦–百萨偃麦草等臂染色体i4JL单体异附加系。

3.普通小麦–百萨偃麦草等臂染色体i4JL单体异附加系在繁育小麦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中的应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普通小麦–百萨偃麦草等臂染色体i4JL单体异附加系中,普通小麦背景的与雄蕊育性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失活突变;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普通小麦–百萨偃麦草等臂染色体i4JL单体异附...

【技术特征摘要】

1.百萨偃麦草等臂染色体i4jl在如下(1)-(4)至少一项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蓝标型两系法杂交小麦生产系统为普通小麦–百萨偃麦草等臂染色体i4jl单体异附加系。

3.普通小麦–百萨偃麦草等臂染色体i4jl单体异附加系在繁育小麦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中的应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普通小麦–百萨偃麦草等臂染色体i4jl单体异附加系中,普通小麦背景的与雄蕊育性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失活突变;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普通小麦–百萨偃麦草等臂染色体i4jl单体异附加系是以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道林亓增军张会飞刘昉郝群群倪飞吴佳洁王青何梓铭赵姝楠
申请(专利权)人:泉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