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边反馈的隔离降压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36654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15 12:4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原边反馈的隔离降压模块,包括电源芯片、变压器、第一电阻、第一电容、第一二极管、mos管、第二二极管、第一滤波模块、第二滤波模块和输出阻抗;变压器包括初级绕组、辅助绕组及次级绕组;所述初级绕组的第一端经所述mos管接地;所述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电源芯片的输出端;mos管的栅极连接电源芯片的线路上设置有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第二电阻;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vcc接口,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电源芯片的输出端;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其另一端连接电源芯片的输出端。本技术采用隔离降压模块采用原边反馈电路,降低了电路复杂性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降压模块,尤其涉及一种原边反馈的隔离降压模块


技术介绍

1、如今,市场上的交换机种类很多,但是基本上都是采用非隔离设计,大多数场景基本上没啥问题,但是如果在苛刻且复杂的环境(如多雷击,静电,电压不稳的情况)下,则不太合适,如果使用常规的非隔离式交换机,可能无法正常工作,但是按照正常的隔离式设计的交换机,常规的隔离设计则是由电源控制芯片,隔离变压器,光耦,三端稳压源等组成,设计成本比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原边反馈的隔离降压模块,采用隔离降压模块采用原边反馈电路,降低了电路复杂性和成本。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原边反馈的隔离降压模块,包括电源芯片、变压器、第一电阻、第一电容、第一二极管、mos管、第二二极管、第一滤波模块、第二滤波模块和输出阻抗;所述变压器包括初级绕组、辅助绕组及次级绕组;从电源输入到初级绕组的线路上设有第一滤波模块;所述初级绕组的第一端依次经过所述第一二极管和所述第一电阻再连接所述初级绕组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原边反馈的隔离降压模块,包括电源芯片、变压器、第一电阻、第一电容、第一二极管、mos管、第二二极管、第一滤波模块、第二滤波模块和输出阻抗;所述变压器包括初级绕组、辅助绕组及次级绕组;从电源输入到初级绕组的线路上设有第一滤波模块;所述初级绕组的第一端依次经过所述第一二极管和所述第一电阻再连接所述初级绕组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阻并联所述第一电容;所述初级绕组的第一端经所述mos管接地;所述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电源芯片的输出端;所述次级绕组先接所述第二二极管实现整流,再依次连接所述第二滤波模块和所述输出阻抗;所述辅助绕组的第三端接地,其第四端经一二极管和一电阻后连接vcc接口,所述vc...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边反馈的隔离降压模块,包括电源芯片、变压器、第一电阻、第一电容、第一二极管、mos管、第二二极管、第一滤波模块、第二滤波模块和输出阻抗;所述变压器包括初级绕组、辅助绕组及次级绕组;从电源输入到初级绕组的线路上设有第一滤波模块;所述初级绕组的第一端依次经过所述第一二极管和所述第一电阻再连接所述初级绕组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阻并联所述第一电容;所述初级绕组的第一端经所述mos管接地;所述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电源芯片的输出端;所述次级绕组先接所述第二二极管实现整流,再依次连接所述第二滤波模块和所述输出阻抗;所述辅助绕组的第三端接地,其第四端经一二极管和一电阻后连接vcc接口,所述vcc接口连接所述电源芯片的电源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降压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初级绕组的第一端依次经所述第二电容、所述第三电阻接地,所述初级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江黄彬黄意兴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优力普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