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均温,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均温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1、动力电池的温度控制的目的,是将动力电池始终保持于良好工作状态,一般认为25℃至40℃的温度范围是动力电池操作的有利条件。在极端温度下,锂离子电池的容量衰减、功率衰减和自放电方面的容量下降,此皆表明了温度对动力电池的影响甚巨。在热失控的情况中,大量的链式化学反应将连续发生,进而导致短路,并可能引起火灾。由此可知,动力电池在电动车的安全性是主要障碍之一,这使得动力电池的热管理成为电动汽车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2、目前,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普遍采用底部冷却/加热,冷却的介质有乙二醇和水(液冷)、冷媒(直冷)。底部冷却/加热时,电芯在高度方向上会存在温差,具体为:冷却时,电芯底部到顶部温度逐渐加大;加热时,电芯底部到顶部温度逐渐减小。尤其在直冷方案上,问题更加突出,且直冷系统不能提供电芯之间的均温。由于只能采集到电芯顶端的温度,如不能实现电芯的均温,按照电芯顶端温度执行充放电策略,对电芯的性能和寿命都存在损伤。
技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电池均温组件,沿电芯(300)高度方向放置于两个电芯(300)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均温板(1)、加热膜(2)和绝缘片(3),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均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板(1)内部设有密封腔体(111),所述密封腔体(111)内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隔条(112),所述隔条(112)沿所述均温板(1)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隔条(112)将所述密封腔体(111)分隔形成所述介质流道(1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均温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隔条(112),其中一个隔条(112)的一端与所述密封腔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均温组件,沿电芯(300)高度方向放置于两个电芯(300)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均温板(1)、加热膜(2)和绝缘片(3),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均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温板(1)内部设有密封腔体(111),所述密封腔体(111)内设有多个相互平行的隔条(112),所述隔条(112)沿所述均温板(1)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所述隔条(112)将所述密封腔体(111)分隔形成所述介质流道(1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均温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隔条(112),其中一个隔条(112)的一端与所述密封腔体(111)的侧面形成第一间隙(113),另一个隔条(112)在远离所述第一间隙(113)的一端与所述密封腔体(111)的侧面形成第二间隙(114),所述介质流道(11)的截面呈s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均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膜(2)贴合于所述均温板(1)的顶面、第一侧面(12)和第二侧面(13),所述加热膜(2)的底部高于所述均温板(1)的底面,所述绝缘片(3)贴合套设于所述加热膜(2)外,且与所述均温板(1)的第一侧面(12)和第二侧面(13)贴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均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膜(2)和所述绝缘片(3)均设置有两个,一个所述加热膜(2)和一个所述绝缘片(3)粘贴填满所述第一侧面(12),另一个所述加热膜(2)和另一个所述绝缘片(3)粘贴填满所述第一侧面(12)和所述第二侧面(13),所述绝缘片(3)位于所述加热膜(2)下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均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膜(2)包括加热本体(21)、两个线束(22)和两个接插件(23),两个线束(22)分别连接于所述加热本体(21)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线束(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享,孙国强,田中,
申请(专利权)人:孝感楚能新能源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