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温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36265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15 12:4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控温减振器,包括贮液缸筒、活塞杆、活塞阀和导向器;导向器固定设于贮液缸筒的顶部;活塞阀固定安装于活塞杆的下端,形成活塞总成;当减振器为双筒减振器时,所述活塞阀与设于贮液缸筒内侧的工作缸的内壁滑动配合;当减振器为单筒减振器时,所述活塞阀与贮液缸筒的内壁滑动配合;所述活塞杆与导向器滑动配合;所述贮液缸筒的外壁上,在导向器的外侧和/或活塞阀行程区域的外侧,沿周向成组设有半导体制冷板;所述半导体制冷板的冷端与贮液缸筒的外壁接触。该减振器的贮液缸筒外壁上,在导向器的外侧和/或活塞阀行程区域的外侧,沿周向成组设有半导体制冷板,从而可以主动降温,避免因产品过热造成漏油、渗油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减振器,尤其涉及一种可控温减振器


技术介绍

1、减振器(absorber) ,是用来抑制弹簧吸振后反弹时的振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汽车上的减振器能够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振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振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振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

2、减振器工作时带动活塞杆上下移动,改变活塞前后腔体容积,利用压强差使油液通过活塞在前后腔体中流动,利用活塞上的节流小孔将动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实现减振。

3、减振器工作时,产品发热是不可避免的。而对于减振器而言,失效模式中的漏油多是因为产品发热引起。此外,常见的渗油现象基本也都是因为减振器发热引起。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可以主动控制温度的减振器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控温减振器。该减振器的贮液缸筒外壁上,在导向器的外侧和/或活塞阀行程区域的外侧,沿周向成组设有半导体制冷板,从而可以主动进行降温,避免因产品过热造成漏油、渗油等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控温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贮液缸筒(1)、活塞杆(2)、活塞阀(3)和导向器(4);所述导向器(4)固定设于贮液缸筒(1)的顶部;所述活塞阀(3)固定安装于活塞杆(2)的下端,形成活塞总成;当减振器为双筒减振器时,所述活塞阀(3)与设于贮液缸筒(1)内侧的工作缸(5)的内壁滑动配合;当减振器为单筒减振器时,所述活塞阀(3)与贮液缸筒(1)的内壁滑动配合;所述活塞杆(2)与导向器(4)滑动配合;所述贮液缸筒(1)的外壁上,在导向器(4)的外侧和/或活塞阀(3)行程区域的外侧,沿周向成组设有半导体制冷板(6);所述半导体制冷板(6)的冷端与贮液缸筒(1)的外壁接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温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贮液缸筒(1)、活塞杆(2)、活塞阀(3)和导向器(4);所述导向器(4)固定设于贮液缸筒(1)的顶部;所述活塞阀(3)固定安装于活塞杆(2)的下端,形成活塞总成;当减振器为双筒减振器时,所述活塞阀(3)与设于贮液缸筒(1)内侧的工作缸(5)的内壁滑动配合;当减振器为单筒减振器时,所述活塞阀(3)与贮液缸筒(1)的内壁滑动配合;所述活塞杆(2)与导向器(4)滑动配合;所述贮液缸筒(1)的外壁上,在导向器(4)的外侧和/或活塞阀(3)行程区域的外侧,沿周向成组设有半导体制冷板(6);所述半导体制冷板(6)的冷端与贮液缸筒(1)的外壁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温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液缸筒(1)的外壁上套设有制冷元件保护壳(7);所述制冷元件保护壳(7)的内周设有一组制冷板安装槽(701),所述半导体制冷板(6)设于制冷板安装槽(701)中;所述制冷元件保护壳(7)和设于其中的半导体制冷板(6)形成制冷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瑞锋李波贺月灿毛宁东蒋湘雯蒋欣洋李龙付再辉彭林
申请(专利权)人:西格迈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