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灶具,具体为一种燃烧室高效出气通风结构。
技术介绍
1、灶台是厨房中用于烹饪食物的平台或结构,灶台上通常用于放置灶具,灶具是指用于烹制食物的热源设备,通常由火口、灶具、支架、控制阀等部分构成,其中,火口又称燃烧室,是燃料接触氧气后发生燃烧产生火焰的地方。
2、现有灶具使用时,其灶头处产生的燃烧产物通常被上方的排气处排出,导致排气处通常只能够对位于外部的灶具进行出气,而燃烧室部分位于灶台内,该出需要混合氧气与燃气,容易泄露而造成内部燃气积攒,存在安全隐患,传统方法主要依赖于人工打开灶门进行通风或在灶台内加装风机进行通风,前者效率较低,后者能耗较高,且需要再次在墙壁上开孔,耗时耗力,为此,提供一种燃烧室高效出气通风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室高效出气通风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灶具在使用时,主要依赖于人工打开灶门进行通风或在灶台内加装风机进行通风,前者效率较低,后者能耗较高,且需要再次在墙壁上开孔,耗时耗力的问题。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烧室高效出气通风结构,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的上方安装有台面(101),所述台面(101)的上方安装有灶具(102),所述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与灶具(102)相连的燃烧室(103),所述燃烧室(103)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通风孔(107),所述燃烧室(103)的下方安装有燃气输送控制器(106),所述燃气输送控制器(106)通过管路与灶具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103)的下方安装有进气阀(104)与排气阀(105),所述排气阀(105)的下方安装有出气组件(2),所述出气组件(2)与排气阀(105)之间安装有导流罩(3),所述灶具(102)的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烧室高效出气通风结构,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的上方安装有台面(101),所述台面(101)的上方安装有灶具(102),所述主体(1)的内部安装有与灶具(102)相连的燃烧室(103),所述燃烧室(103)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通风孔(107),所述燃烧室(103)的下方安装有燃气输送控制器(106),所述燃气输送控制器(106)通过管路与灶具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103)的下方安装有进气阀(104)与排气阀(105),所述排气阀(105)的下方安装有出气组件(2),所述出气组件(2)与排气阀(105)之间安装有导流罩(3),所述灶具(102)的上方安装有排气组件(6),所述排气组件(6)的下方安装有烟气导流组件(5),所述烟气导流组件(5)的下端与出气组件(2)相连,所述出气组件(2)与进气阀(104)的一端均通过管路连接有风机组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烧室高效出气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组件(2)包括装配壳(201),所述装配壳(201)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导流室(211),两个所述导流室(211)之间设置有分流口(209),两个所述导流室(211)分别为弧形与方形,所述导流室(211)的上方安装有上盖板(202),所述上盖板(202)的外壁上开设有弧形排气口(203)与方形排气口(2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燃烧室高效出气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导流室(211)内安装有叶轮(207),所述叶轮(207)的外壁上设置有若干环形间隔排列的弧形叶片(208),所述叶轮(207)的下端安装有电机(206),所述弧形导流室(211)的外壁上安装有排气接管(20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燃烧室高效出气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导流室(211)内安装有引流板(210),所述引流板(210)的倾斜角度为35°-5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烧室高效出气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3)的内部设置有锥形导流腔(301),所述锥形导流腔(301)造型为下宽上窄,所述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建昌,林进贵,林建前,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翔龙厨房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