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维和三维混合结构的光学透明超广角微波吸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34846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15 1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二维和三维混合结构的光学透明超广角微波吸波器,包括二维结构、三维结构和地板,二维结构由风车形的ITO透明导电膜玻璃、第一PET层和第一PMMA层构成;三维结构由两个基于谐振的吸波器和两个基于类人工表面极化激元的吸波器组成;两个基于谐振的吸波器的尺寸大小和印刷方阻的阻值不同,两个基于类人工表面极化激元的吸波器的尺寸大小和印刷方阻的阻值不同;地板是由方形的ITO透明导电膜玻璃、第二PET层和第二PMMA层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具有超广角吸波的光学透明吸波器,解决双站雷达探测技术下的电磁隐身问题,可助力于更高性能隐身和强敌突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磁超材料大角度电磁吸波与隐身,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二维和三维混合结构的光学透明超广角微波吸波器


技术介绍

1、随着雷达技术的快速发展,已提出多种方法来减少或避免雷达探测,使隐身能力成为现代军事和航空航天应用中的关键组件。微波吸波器作为这些系统中的核心技术,通过吸收入射的电磁波而非反射,可以有效降低雷达散射截面,从而提高航空器、舰船和其他重要目标的隐身性能。传统的2d结构的微波吸波器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电阻层与地面之间的电长度。因此,它们的吸收效果对入射角度特别敏感,尤其是在较大角度的情况下。这种角度敏感性限制了传统吸波器的实际应用,提升吸波器在宽入射角范围内的吸波稳定性,是隐身技术发展的一个关键挑战。

2、为了扩展微波吸波器在实际隐身应用中的作用,特别是在航空航天和军事系统中,设计能够在宽广入射角范围内保持高吸收效率的吸波器显得尤为重要。采用3d结构来提升吸波器角度稳定性,与传统的平面2d吸波器相比,在保持较小的单元尺寸的同时,通过引入更复杂的几何形状提供更多的散射路径和共振模式,实现在更广泛的角度和频率范围内保持稳定吸收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二维和三维混合结构的光学透明超广角微波吸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二维结构(1)、三维结构(2)和地板(3),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维和三维混合结构的光学透明超广角微波吸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车形的ITO透明导电膜玻璃(4)、第一PET层(5)和第一PMMA层(6)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第一PET层(5)和第一PMMA层(6)均为光透明的介质基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二维和三维混合结构的光学透明超广角微波吸波器,其特征在于,风车形的ITO透明导电膜玻璃(4)的阻值为25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维和三维混合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二维和三维混合结构的光学透明超广角微波吸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二维结构(1)、三维结构(2)和地板(3),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维和三维混合结构的光学透明超广角微波吸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车形的ito透明导电膜玻璃(4)、第一pet层(5)和第一pmma层(6)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第一pet层(5)和第一pmma层(6)均为光透明的介质基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二维和三维混合结构的光学透明超广角微波吸波器,其特征在于,风车形的ito透明导电膜玻璃(4)的阻值为25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维和三维混合结构的光学透明超广角微波吸波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基于谐振的吸波器(7)的阻值为210ω,第二基于谐振的吸波器(8)的阻值为40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鹏飞丁大志樊振宏何姿商婷婷吕美琴李猛猛韩居正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