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隧穿光电转化半导体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32677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09 19:07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隧穿光电转化半导体器件,包括:N型硅基板;P型掺杂层,位于N型硅基板的第一表面;第一钝化层,位于P型掺杂层的表面;第一保护层,位于第一钝化层的表面;第一电极,设置在P型掺杂层的表面,穿过第一钝化层和第一保护层延伸至第一保护层外;第一隧穿层,位于N型硅基板的第二表面;第一掺杂多晶硅层,位于第一隧穿层的表面;第二隧穿层,位于第一掺杂多晶硅层的表面;第二掺杂多晶硅层,位于第二隧穿层的表面;第二钝化层,位于第二掺杂多晶硅层的表面;第二保护层,位于第二钝化层的表面;第二电极,设置在第二掺杂多晶硅层中,穿过第二钝化层和第二保护层延伸至第二保护层外。本技术能够改善半导体器件的EL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半导体,具体涉及一种双隧穿光电转化半导体器件


技术介绍

1、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传统化石能源分布不均,且日益枯竭,能源短缺日益制约社会的发展,同时随着化石能源带来愈发严重的生态问题,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为此全球各国逐渐将目光转移到太阳能电池,通过半导体二极管实现光电转化,持续地获得清洁能源。

2、现有技术中,开发出了第一代铝背场(bsf)太阳能电池,随后发现该电池技术方案存在严重的背面复合问题,为此开发出第二代发射极和背面钝化(passivated emitterand rear cell,perc)电池,perc电池的背面依旧存在严重的光电子复合,影响电池发电能力;因此,将半导体的隧穿结构引入太阳能电池片的结构设计,从而开发出第三代n型隧穿背钝化太阳能电池,早期的第三代n型隧穿背钝化太阳能电池,背面钝化采用低压化学气相沉淀(low pressur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lpcvd)方式来生成多晶硅层。但lpcvd的使用使得现有pecvd设备淘汰,增加了企业的沉没成本,为此,在原perc装备上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隧穿光电转化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隧穿光电转化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N型硅基板的方向,所述第一隧穿层的厚度0.5~3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隧穿光电转化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N型硅基板的方向,所述第一掺杂多晶硅层的厚度为1~6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隧穿光电转化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N型硅基板的方向,所述第二隧穿层的厚度为0.5~3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隧穿光电转化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N型硅基板的方向,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隧穿光电转化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隧穿光电转化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n型硅基板的方向,所述第一隧穿层的厚度0.5~3n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隧穿光电转化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n型硅基板的方向,所述第一掺杂多晶硅层的厚度为1~6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隧穿光电转化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n型硅基板的方向,所述第二隧穿层的厚度为0.5~3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隧穿光电转化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n型硅基板的方向,所述第二掺杂多晶硅层的厚度为1~8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隧穿光电转化半导体器件,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鹏何其金宋剑王自磊余帆周超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新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