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地下管网渗漏污染溯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6324729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09 19:06
本技术涉及一种地下管网渗漏污染溯源装置,包括移动底座、控制装置、示踪剂投放装置、定位装置、示踪剂传感器、摄像头和外壳;示踪剂投放装置设置在移动底座上,移动底座上设有流速传感器,外壳包覆所述示踪剂投放装置,外壳上设有透水孔;定位装置、示踪剂传感器和摄像头连接至控制装置,示踪剂传感器设置在外壳内侧周向,摄像头设置在外壳外侧;示踪剂投放装置用于分次投放示踪剂,示踪剂投放装置和移动底座由控制装置控制。本技术除适宜投放不同管径的地下管线外,还可以在现有技术难以投放示踪剂的潜水含水层、承压含水层、油气输运地下管线中,定点位置投放定量的示踪剂,并寻找到渗漏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地下管网治理,具体是一种地下管网渗漏污染溯源装置


技术介绍

1、地下管网,被称为城市的“毛细血管”,是指城市范围内供水、排水、油气、热力、工业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管道运行管理的核心是安全和经济。城市供水、排水、油气、工业等管线发生渗漏时,会造成漏水、漏油、污染渗漏等灾难性事故,同时管外污水、污泥会抽吸至管内,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2、由于地下管网面积较大,不便于对地下管网渗漏点进行检测,而且不方便查找渗漏点。因此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持续监测地下管网内相关数据的变化,通过对管道内流体泄漏、污染特征准确、快速的识别和提取,快速并准确定位泄露位置。

3、现行的地下管网渗漏检测技术主要包括主动和被动的检测方式。被动检测方式主要是通过人员移开下水井盖,人工检查地下管网渗漏点;主动检测方式基于声波或者电磁波理论,通过使用各种方法和仪器在地下渗漏早期发现渗漏。

4、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时间长、成本高;没有考虑管网壁的不完整性,比如孔洞、裂隙发育情况,这种条件下无法保证管网壁和周围岩土介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管网渗漏污染溯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底座、控制装置、示踪剂投放装置、定位装置、示踪剂传感器、摄像头和外壳;示踪剂投放装置设置在移动底座上,移动底座上设有流速传感器,外壳包覆所述示踪剂投放装置,外壳上设有透水孔;定位装置、示踪剂传感器和摄像头连接至控制装置,示踪剂传感器设置在外壳内侧周向,摄像头设置在外壳外侧;示踪剂投放装置用于分次投放示踪剂,示踪剂投放装置和移动底座由控制装置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管网渗漏污染溯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安装环和若干子壳组件;每一子壳组件包括子壳、第一电机、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电机固定在安装环上,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管网渗漏污染溯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底座、控制装置、示踪剂投放装置、定位装置、示踪剂传感器、摄像头和外壳;示踪剂投放装置设置在移动底座上,移动底座上设有流速传感器,外壳包覆所述示踪剂投放装置,外壳上设有透水孔;定位装置、示踪剂传感器和摄像头连接至控制装置,示踪剂传感器设置在外壳内侧周向,摄像头设置在外壳外侧;示踪剂投放装置用于分次投放示踪剂,示踪剂投放装置和移动底座由控制装置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管网渗漏污染溯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安装环和若干子壳组件;每一子壳组件包括子壳、第一电机、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电机固定在安装环上,第一电机输出端连接第一连接杆一端,第二连接杆两端分别铰接第一连接杆另一端和子壳内侧;各子壳顶端连接在一起,安装环安装在示踪剂投放装置上,使各子壳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小慧王丽丽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