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基坑工程,尤其涉及一种基坑内对围护结构施加预应力顶撑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已经开发了一种基坑内双撑预应力顶撑结构和施加预应力方法,其构思是:
2、在完成近坑底水平支撑的构建之后,立即开始基于近坑底水平支撑安装施加预应力顶撑装置,并且在后续下阶层掘土作业前完成安装,然后就利用施加预应力顶撑装置对围护结构施加顶撑预应力;
3、该施加预应力顶撑装置中设置的下斜撑机构的顶撑输出端能够斜向下顶撑在围护近坑底部位处,并且能够对围护近坑底部位施加顶撑预应力;
4、这样一来,围护近坑底部位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施加顶撑预应力,使得围护近坑底部位的位移变形能够得到及时的纠正,从而提升基坑工程的整体工程质量。
5、目前的问题在于:
6、在现有的技术方案中,上斜撑顶靠围护结构为分段顶靠,若围护结构为排桩,由于下斜撑施加预应力反作用与上斜撑容易导致围护结构产生不协调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内对围护结构施加预应力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内对围护结构施加预应力顶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加预应力顶撑装置(1)包括加载基座(11)和两斜撑机构(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坑内对围护结构施加预应力顶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置圈梁(28)和下置圈梁(38)均为混凝土圈梁,针对上置圈梁(28)和下置圈梁(38)均配置有吊筋(29),采用吊筋(29)将上置圈梁(28)和下置圈梁(38)固定在围护结构(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坑内对围护结构施加预应力顶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置圈梁(28)和下置圈梁(38)均为混凝土圈梁,在上置圈梁(28)和下置圈梁(3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内对围护结构施加预应力顶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加预应力顶撑装置(1)包括加载基座(11)和两斜撑机构(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坑内对围护结构施加预应力顶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置圈梁(28)和下置圈梁(38)均为混凝土圈梁,针对上置圈梁(28)和下置圈梁(38)均配置有吊筋(29),采用吊筋(29)将上置圈梁(28)和下置圈梁(38)固定在围护结构(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坑内对围护结构施加预应力顶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置圈梁(28)和下置圈梁(38)均为混凝土圈梁,在上置圈梁(28)和下置圈梁(38)上均设置插筋,上置圈梁(28)和下置圈梁(38)均通过插筋装配在围护结构(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坑内对围护结构施加预应力顶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置圈梁(28)和下置圈梁(38)均为预制钢圈梁;将围护结构(2)表面混凝土保护层凿除,以暴露其内部的钢筋,将上置圈梁(28)和下置圈梁(38)与围护结构(2)内部钢筋焊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坑内对围护结构施加预应力顶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基座(11)装配在近坑底水平支撑上,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海洲,卫佳琦,董月英,张启瑞,尹骥,李想,刘胤,金琪,商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