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宽窄行交替条带小垄垄作少耕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28149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02 2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秸秆还田耕作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玉米宽窄行交替条带小垄垄作少耕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秋季秸秆粉碎覆盖还田;S2、秋季秸秆集行与耕整时序控制,使用秸秆集行机将宽行上的秸秆向两侧清理并集行至窄行;S3、春季条带耕整差异化作业,针对低洼易涝地块,在土壤解冻后、播种前7‑10天,对无秸秆覆盖的种植带进行二次条带耕整;S4、小垄双行播种;S5、苗期中耕深松与追肥协同;S6、病虫害动态防治;S7、轮换循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秋季秸秆粉碎与集行技术,实现全量秸秆还田,有效抑制杂草并提升土壤保墒能力10%‑15%,结合深松≥30cm打破犁底层,降低土壤容重至≤1.3g/cm3,改善土壤结构,为玉米生长创造疏松肥沃的土壤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秸秆还田耕作,具体为一种玉米宽窄行交替条带小垄垄作少耕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1、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下,秸秆还田作为提升土壤肥力、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在农业生产中占据关键地位。玉米作为主要粮食作物,其秸秆处理方式对于耕地质量及作物生长影响深远。当前,在玉米种植领域,常见的秸秆还田及耕作技术主要包括传统全量还田翻耕和秸秆焚烧后常规耕作等。

2、在玉米收获后,利用秸秆粉碎机械将秸秆粉碎成一定长度(通常长度参差不齐),随后通过大型翻耕设备将秸秆均匀混入土壤中,翻耕深度一般在20-25cm左右,旨在将秸秆深埋,使其在土壤中自然分解,从而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3、但现有秸秆还田及耕作技术无法有效平衡秸秆利用、土壤结构改善与根系生长环境优化之间的关系,传统技术要么因过度耕作破坏土壤结构,影响根系生长;要么因秸秆处理不当,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和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玉米宽窄行交替条带小垄垄作少耕种植方法,解决了现有秸秆还田及耕作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玉米宽窄行交替条带小垄垄作少耕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宽窄行交替条带小垄垄作少耕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秋季条带耕整的深松深度为30-35cm,旋耕深度为8-10cm,且耕整后土壤容重≤1.3g/cm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宽窄行交替条带小垄垄作少耕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小垄台的垄间距为28cm,双行苗带间距为40-4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宽窄行交替条带小垄垄作少耕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深松追肥作业时,土壤含水量为18%-22%,追肥深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玉米宽窄行交替条带小垄垄作少耕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宽窄行交替条带小垄垄作少耕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秋季条带耕整的深松深度为30-35cm,旋耕深度为8-10cm,且耕整后土壤容重≤1.3g/cm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宽窄行交替条带小垄垄作少耕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小垄台的垄间距为28cm,双行苗带间距为40-4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宽窄行交替条带小垄垄作少耕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深松追肥作业时,土壤含水量为18%-22%,追肥深度为15-2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宽窄行交替条带小垄垄作少耕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中叶面肥包含尿素的含量为2%-3%、磷酸二氢钾的含量为0.2%-0.3%和螯合锌的含量为0.1%-0.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宽窄行交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跃勇张永光刘媛媛赵宣吴志国蒋国豪张英杰罗洋隋鹏祥任英刘小丹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