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表地下联合取水头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28020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02 2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表地下联合取水头部结构,属于供水水源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地表径流取水供水工程在冬季无法满足供水需求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集水廊道、排沙廊道和排沙外排井,排沙廊道连通于集水廊道下方,集水廊道连接有输水管道,排沙外排井与排沙廊道相连通;集水廊道包括地下集水廊道和地表地下集水廊道,地下集水廊道和地表地下集水廊道相连通,地下集水廊道连接有第一地下渗管,地表地下集水廊道连接有第二地下渗管,地表地下集水廊道顶部设有地表取水口,地表取水口上方设有盖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地下地表共同取水的方式进行取水。当地表水满足取水水质要求时,可以直接采用地表取水;当汛期地下水丰富时直接采用地下渗水取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供水水源,具体涉及一种地表地下联合取水头部结构


技术介绍

1、在缺少调蓄工程的河道内修建取水水源,受河道水资源年内分布不均影响,丰水期水资源无法调蓄至枯水期利用,且部分高寒地区河道枯水期受径流和冰冻影响,冬季河流往往形成潜流或者因冰冻将河床表面冻结形成隔层地表径流下泄现象,造成采用地表径流取水供水工程在冬季取水往往无法满足供水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表地下联合取水头部结构,以解决现有的地表径流取水供水工程在冬季无法满足供水需求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表地下联合取水头部结构,包括集水廊道、排沙廊道和排沙外排井,排沙廊道连通于集水廊道下方,集水廊道连接有输水管道,排沙外排井与排沙廊道相连通;集水廊道包括地下集水廊道和地表地下集水廊道,地下集水廊道和地表地下集水廊道相连通,地下集水廊道连接有第一地下渗管,地表地下集水廊道连接有第二地下渗管,地表地下集水廊道顶部设有地表取水口,地表取水口上方设有盖板。

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表地下联合取水头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廊道、排沙廊道(8)和排沙外排井(22),排沙廊道(8)连通于集水廊道下方,集水廊道连接有输水管道(13),排沙外排井(22)与排沙廊道(8)相连通;集水廊道包括地下集水廊道(1)和地表地下集水廊道(2),地下集水廊道(1)和地表地下集水廊道(2)相连通,地下集水廊道(1)连接有第一地下渗管(4),地表地下集水廊道(2)连接有第二地下渗管(44),地表地下集水廊道(2)顶部设有地表取水口(12),地表取水口(12)上方设有盖板(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表地下联合取水头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集水廊道(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表地下联合取水头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廊道、排沙廊道(8)和排沙外排井(22),排沙廊道(8)连通于集水廊道下方,集水廊道连接有输水管道(13),排沙外排井(22)与排沙廊道(8)相连通;集水廊道包括地下集水廊道(1)和地表地下集水廊道(2),地下集水廊道(1)和地表地下集水廊道(2)相连通,地下集水廊道(1)连接有第一地下渗管(4),地表地下集水廊道(2)连接有第二地下渗管(44),地表地下集水廊道(2)顶部设有地表取水口(12),地表取水口(12)上方设有盖板(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表地下联合取水头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集水廊道(1)顶部由下至上依次设有粗粒保护过滤料(14)、中粒保护过滤料(15)、细粒保护过滤料(16)和河床开挖渗透料(17),在粗粒保护过滤料(14)与地下集水廊道(1)顶部之间设有多个顶部渗流管(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地表地下联合取水头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取水头部上游端的河床(39)顶部设有渗透过滤区,渗透过滤区由内向外依次设有大颗粒保护过滤料(18)、粗粒保护过滤料(14)、中粒保护过滤料(15)、细粒保护过滤料(16)和河床开挖渗透料(17),所述第一地下渗管(4)和第二地下渗管(44)分别埋设于大颗粒保护过滤料(18)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国强魏晖玲王斌孙海峰吴娟邵桂彬焦新武马峰李栋杨旭峰顾利军党宏祖杨丹唐自强王峰李军琪贾景玺张翠玲张晨彪刘杨刘喜兵袁龙秦光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