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频感应熔炼炉及硅泥熔炼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262023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29 2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频感应熔炼炉及硅泥熔炼方法。所述中频感应熔炼炉,包括由炉衬构成的炉体、设于炉体外侧的感应线圈以及炉盖,所述炉衬内嵌设有石墨加热器,所述石墨加热器包括多个第一开缝石墨片和第二开缝石墨片;其中,所述第一开缝石墨片与第二开缝石墨片的开口方向相反,并沿炉衬的周向交错间隔设置;所述炉体的内底部设置有通孔并配有控制通孔开合的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分体开缝式石墨片作为加热器,其产生的热量与中频感应加热协同作用于硅泥的熔炼过程,显著降低能耗并提升回收率。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炉体底部增设通孔导出硅液,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旋转炉体的导液方式,具有更优的可控性及更短的导液时间,从而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固废回收与资源循环利用,尤其涉及一种中频感应熔炼炉及硅泥熔炼方法


技术介绍

1、在光伏硅切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高纯度硅粉,这些硅粉进入切割液中,经沉淀和压滤处理后形成大量的硅泥。随着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每年产生的硅泥数量庞大。如此庞大的硅泥若不能有效回收利用,不仅会造成高价值硅资源的浪费,还会因固废堆积而带来环境污染问题。当前,最直接且有效的方法是采用中频感应熔炼技术对硅泥进行回收,制备高质量的冶金硅,从而实现硅资源的循环利用。

2、然而,由于硅泥在低温下导电性能较差,无法直接进行感应加热熔炼,因此通常需要借助石墨材料进行预热启熔。当前普遍的做法是:将直径小于中频炉坩埚内径的石墨棒从坩埚上部缓慢下降至坩埚内部,通过石墨棒在电磁场中的感应发热对坩埚内预先放置的硅泥进行预热。待硅泥初步熔化后,再将石墨棒上移并移出坩埚,随后继续添加硅泥,利用已熔化的硅水预热后续加入的硅泥,并在中频电磁场的作用下实现硅泥的持续熔化。当炉内硅水量达到一定量后,旋转炉体将坩埚内的硅水倒出并冷却,即可获得冶金硅产品。为实现连续化生产,在实际操作中需在坩埚内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频感应熔炼炉,包括由炉衬构成的炉体、设于炉体外侧的感应线圈以及炉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衬内嵌设有石墨加热器,所述石墨加热器包括多个第一开缝石墨片和第二开缝石墨片;其中,所述第一开缝石墨片与第二开缝石墨片的开口方向相反,并沿炉衬的周向交错间隔设置;所述炉体的内底部设置有通孔并配有控制通孔开合的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频感应熔炼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缝石墨片和第二开缝石墨片的开缝宽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中频感应熔炼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错间隔设置的间隔宽度与第一开缝石墨片和第二开缝石墨片各自的开缝宽度一致。

<p>4.根据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频感应熔炼炉,包括由炉衬构成的炉体、设于炉体外侧的感应线圈以及炉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衬内嵌设有石墨加热器,所述石墨加热器包括多个第一开缝石墨片和第二开缝石墨片;其中,所述第一开缝石墨片与第二开缝石墨片的开口方向相反,并沿炉衬的周向交错间隔设置;所述炉体的内底部设置有通孔并配有控制通孔开合的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频感应熔炼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缝石墨片和第二开缝石墨片的开缝宽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中频感应熔炼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错间隔设置的间隔宽度与第一开缝石墨片和第二开缝石墨片各自的开缝宽度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频感应熔炼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缝石墨片和第二开缝石墨片的表面设置有抗氧化涂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中频感应熔炼炉,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锋范梦豪余洋胡志力华林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隆中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