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锅菜预制菜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25684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29 2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锅菜预制菜的制备方法,包括滑肉丝制备、汤汁制备、辅料制备及成品包装速冻步骤:滑肉丝制备:将冻鸡胸肉缓冻后切制肉丝,经上浆处理后滑油冷却;汤汁制备:将蒜、泡椒、豆瓣酱等炒制后勾芡,速冻备用;辅料制备:将笋丝、胡萝卜丝、秋耳丝处理后混合脱水;成品包装速冻:按规格装袋、抽真空后速冻存放。本发明专利技术,质构优化,通过滑油温度与红薯淀粉用量比例的协同,肉丝复热后纤维完整率≥99%,咀嚼性值稳定显著优于传统工艺;风味与稳定性提升,糖醋比优化结合分步脱水工艺,使汤汁辣椒素保留率≥95.3%,蔗糖保留率≥98%,解决了传统工艺中风味流失和析油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加工,尤其涉及一种小锅菜预制菜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预制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小锅菜因其风味浓郁、便捷即热的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目前,小锅菜预制菜的工业化生产已形成标准化流程,主要包括原料预处理、调味加工、包装速冻等环节。在原料处理方面,通常采用机械切制肉丝、清洗切丝辅料;调味工艺中,通过调配酱汁、炒制酱料实现风味赋予;成品环节则依赖真空包装与低温冷冻技术延长保质期。然而,现有技术多聚焦于基础流程的实现,对关键工艺参数的精准控制及多环节协同优化缺乏系统性设计,难以在成品品质、复热性能及工业化适配性之间实现深度平衡。

2、然而,现有技术在核心品质控制上存在明显短板:肉丝处理中因浆膜厚度不足或滑油温度把控不当,导致复热后纤维断裂严重,咀嚼口感变差;汤汁制作中酱料炒制不充分,红油析出量少,且勾芡体系不稳定,冻存过程中易出现油水分离,辣椒素、糖醋等风味物质流失率高;辅料脱水多采用同步处理方式,未考虑不同食材导热差异,导致水分分布不均,复热后部分软烂、部分干硬;包装时未优化食材分布,微波复热时内外层导热效率差异大,出现局部过热或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锅菜预制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小锅菜预制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滑肉丝上浆用浆液按水28.2份、食盐0.7份、老抽1.41份,加入100份肉丝后添加5.64份红薯淀粉,浆膜在150-160℃滑油过程中形成热不可逆凝胶,肉丝复热后纤维完整率≥99%,咀嚼性值≥2600 g·s。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小锅菜预制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滑肉丝滑制时,色拉油与上浆肉丝质量比为2:1,滑制2分钟后肉丝中心温度达75℃±2℃,沥干5分钟后油脂残留率≤7%,经10℃冷风冷却至中心温度10℃±1℃,冷却时间≤90分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锅菜预制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小锅菜预制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滑肉丝上浆用浆液按水28.2份、食盐0.7份、老抽1.41份,加入100份肉丝后添加5.64份红薯淀粉,浆膜在150-160℃滑油过程中形成热不可逆凝胶,肉丝复热后纤维完整率≥99%,咀嚼性值≥2600 g·s。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小锅菜预制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滑肉丝滑制时,色拉油与上浆肉丝质量比为2:1,滑制2分钟后肉丝中心温度达75℃±2℃,沥干5分钟后油脂残留率≤7%,经10℃冷风冷却至中心温度10℃±1℃,冷却时间≤90分钟,冷风风速1.2m/s。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小锅菜预制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汤汁中豆瓣酱、兰花泡椒、辣椒酱质量比为1:1:1,与180℃色拉油炒制3分钟后红油析出量≥原料总质量的12%,辣椒素保留率≥9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小锅菜预制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汤汁勾芡剂由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5份与水12.8份组成,勾芡后形成的胶体网络结构孔径5-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振明刘林波任庆伟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蓝白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