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管道修复,尤其是涉及一种增强内衬软管。
技术介绍
1、城市地下管道承担着雨水、污水等排放任务。由于管道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磨损、老化、腐蚀等情况,受到外力作用时,管道很可能出现破损或泄漏的情况。传统方法是挖开地面,进行管道修复和更换,最后再填补路面。该方法施工效率低,对路面交通造成了诸多不便。近年来,我国逐步推广使用的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不仅效率高,而且对周围的交通、环境、及其他管线的影响小,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2、非开挖管道修复的工艺有许多种,其中可以采用小管套入大管的方式,即在原有管道内部套入直径稍小一点的衬管,并将衬管与原管道进行粘合,从而完成管路修复。传统的内套衬管分为玻璃纤维制成的内衬软管,和聚酯纤维软管。玻璃纤维的软管整体较硬,较难使用翻转法进行施工,通常只能采用拉入法进行施工,拉入法施工工况适应性差;聚酯纤维软管柔软,便于翻转,但固化后强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升聚酯软管固化后的强度,在软管中增加玻璃纤维等材料,同时使得添加增强纤维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强内衬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第一无纺布层(1)、第一织物层(2)和第二无纺布层(3),所述第一织物层(2)为玻纤织物、碳纤维织物、玄武岩纤维织物层中的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内衬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1)的外侧设置有第二织物层(5),所述第二织物层(5)的外侧设置有第三无纺布层(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增强内衬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织物层(5)和第三无纺布层(6)之间设置有弹性层(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增强内衬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层(7)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强内衬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第一无纺布层(1)、第一织物层(2)和第二无纺布层(3),所述第一织物层(2)为玻纤织物、碳纤维织物、玄武岩纤维织物层中的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内衬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1)的外侧设置有第二织物层(5),所述第二织物层(5)的外侧设置有第三无纺布层(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增强内衬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织物层(5)和第三无纺布层(6)之间设置有弹性层(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丹华,孙跃平,刘里俊,梁修军,常松松,林建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管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