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前出风口的开关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20623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空调器前出风口的开关门机构,包括设置有出风窗口的出风框,出风框正面设置有上下直线运动的前面板,前面板通过驱动电机及传动机构控制其上下直线运动,其出风框上设置有与驱动电机电连接的光电开关,前面板设置有与光电开关的光射极耦合的遮光块。传动机构包括齿轮、齿条,驱动电机设置在出风框背面,其输出轴外伸至出风框正面,与齿轮连接;齿条滑动设置在出风框正面上,并与前面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前面板运动控制采用了光电开关感应的闭环控制系统,因此,其控制精度高;另外,门板由于采用上下直式的运动方式,与一般连杆机构的内斜式(需二个自由度)不同,其运动空间只需一个竖直自由度,极大地节省了结构设计空间。(*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空调器前出风口的开关门机构,特别是一种主要适用于整体式 移动空调器前出风口的开关门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对空调器的清洁程度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很多 空调厂家都着手进行空调器出风口屏蔽机构的研究开发,使空调器在常置关闭状态时出风 口是全封闭的,开机时出风口又能及时平稳地打开,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空气中的 浮尘进入空调器内部的几率,更好地保证空调器内部的清洁和空调器出风的清洁度,给用 户健康以更高质保障。中国专利文献号CN1626935于2005年6月15日公开一种整体式空调器,包括有 构成下部外观的底盘;热交换系统中的压缩机;使内部的冷媒和空气进行换热的热交换 器引导空气流动的空气导向器;设置于底盘的前端构成前面外观的前面板;固定在底盘 的一侧,构成顶部和侧面外观的机壳;还设有使空气流动的2个以上的室内风扇及室外风 扇;以及前后贯穿设置了 2个以上的作为空气流动通道的罩孔的护罩。该结构虽然设计了 通过齿轮齿条传动机构控制排气门上下移动,从而使排气通道(出风窗口)闭合打开,但结 构复杂,控制精度低,不便于推广应用,有待改进。另外,中国专利文献号CN201242252于2009年5月20日公开了一种分体落地式 空调的出风板开闭装置,包括活动出风板,该活动出风板装于空调出风框前面,并由齿轮齿 条传动机构带动沿滑动导轨滑动升降,其还包括保持机构,用于将活动出风板连接并保持 于所述滑动导轨;限位装置,用于活动出风板的升降限位。所述保持机构包括装于所述出 风框表面的导轨压块,该导轨压块具有向侧面伸出的凸缘,而在所述滑动导轨设有与所述 凸缘相对应的滑槽。该结构的空调器为分体落地式,与整体式移动空调器结构有所不同,同 时,该结构的活动出风板控制精度低,不便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控制精度高、运动平稳可靠的空 调器前出风口的开关门机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整体式移动空调器前出风口的开关门机构,包括设置有出风 窗口的出风框,出风框正面设置有上下直线运动的前面板,前面板通过驱动电机及传动机 构控制其上下直线运动,其结构特征是出风框上设置有与驱动电机电连接的光电开关,前 面板设置有与光电开关的光射极耦合的遮光块。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齿轮、齿条,驱动电机设置在出风框背面,其输出轴外伸至出风 框正面,与齿轮连接;齿条滑动设置在出风框正面上,并与前面板固定连接。驱动电机以螺 钉形式固置于出风框上,出风框上设计有电机安装的定位柱结构和防呆结构,以实现安装 过程的迅速完成和避免出错;出风框上相应位置开孔,使得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外伸到出风框正面,齿轮装配在驱动电机的外伸输出轴上。所述齿条通过齿条导轨滑动设置在出风框正面上;出风框对应齿条导轨设置有第 一定位槽,与齿条导轨固定连接;齿条导轨表面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两侧延伸出第一 限位片;齿条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上,其一侧上部设置有与齿轮啮合的齿,两侧下部延伸出 第一滑筋,第一滑筋插接在第一限位片和第一滑槽底面之间。第一限位片主要用于防止齿 条在滑行中脱离齿条导轨限制而离位。为保证运动中齿形啮合不出现咬死现象,齿轮为渐 开线形齿形,齿条采用了直线形齿形。所述出风框正面上还滑动设置有滑块,滑块与前面板固定连接。所述滑块通过滑 块导轨滑动设置在出风框正面上;出风框对应滑块导轨设置有第二定位槽,与滑块导轨固 定连接;滑块导轨表面设置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两侧延伸出第二限位片;滑块滑动设置 在第二滑槽上,两侧下部延伸出第二滑筋,第二滑筋插接在第二限位片和第二滑槽底面之 间。第二限位片主要用于防止滑块在滑行中脱离滑块导轨限制而离位。所述齿条和滑块分别通过螺钉与前面板固定连接,出风框、齿条导轨和滑块导轨 分别对应螺钉设置有第一避空孔、第二避空孔和第三避空孔。所述光电开关通过安装板安装在出风框的背面,其光射极穿出至出风框正面。光 电开关的光射极包括上光射极和下光射极,前面板背面分别对应上、下光射极设置有上遮 光块和下遮光块;上、下遮光块通过齿条或滑块设置在前面板背面,或者,上、下遮光块直接 连接在前面板背面。光电开关插装于光电开关安装板上,以螺钉形式固于出风框背面,出风框对应位 置开孔,使得光射极外现于出风框正面,以和齿条上的上、下遮光块形成耦合,为达到理想 的光感耦合效果,遮光块结构件需添加黑色着色剂。其设计原理是光电开关的光射极发光 和运动的机械遮光结构接触产生耦合感应,发出相应的电脉冲信号给中控系统,从而感知 到齿条,即前面板的运动位置。为了感知前面板的上、下限位,本技术设有上下两个光 射极及相对应的两个机械遮光结构。所述上遮光块和下遮光块与齿条一体成型,并位于齿条一侧的上下两端。所述出风框的出风窗口上设置有百叶窗式的导风板,导风板与导风板驱动电机传 动连接。本技术的前面板运动控制采用了光电开关感应的闭环控制系统,因此,其控 制精度高;另外,门板由于采用上下直式的运动方式,与一般连杆机构的内斜式(需二个自 由度)不同,其运动空间只需一个竖直自由度,极大地节省了结构设计空间。其结构简单、 成本低、运动平稳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光电开关结构示意图。图3为出风框与前面板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滑块导轨与滑块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齿条导轨与齿条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为齿条结构示意图。图7为前面板向下运动后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打开前面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0为前面板向上运动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打开前面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3为出风框背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图13,本空调器前出风口的开关门机构,包括设置有出风窗口 4. 2的出 风框4,出风框正面设置有上下直线运动的前面板1,前面板通过驱动电机6及传动机构控 制其上下直线运动。传动机构包括齿轮5、齿条3,驱动电机6设置在出风框4背面,其输 出轴外伸至出风框正面,与齿轮连接;齿条滑动设置在出风框正面上,并与前面板1固定连 接。齿条3通过齿条导轨12滑动设置在出风框4正面上;出风框对应齿条导轨设置有第一 定位槽4. 4,与齿条导轨固定连接;齿条导轨表面设置有第一滑槽12. 1,第一滑槽两侧延伸 出第一限位片12.2 ;齿条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上,其一侧上部设置有与齿轮啮合的齿,两 侧下部延伸出第一滑筋3. 1,第一滑筋插接在第一限位片和第一滑槽底面之间。 出风框4上设置有与驱动电机电连接的光电开关7,光电开关通过安装板8安装在 出风框4的背面,其光射极穿出至出风框正面。光电开关的光射极包括上光射极7. 1和下 光射极7. 2,前面板1背面分别对应上、下光射极设置有上遮光块3. 2和下遮光块3. 3。上 遮光块3. 2和下遮光块3. 3与齿条3 —体成型,并位于齿条一侧的上下两端。出风框4的出风窗口 4. 2上设置有百叶窗式的导风板10,导风板与导风板驱动电 机9传动连接。出风框4正面上还滑动设置有滑块2,滑块与前面板1固定连接。滑块2通过滑 块导轨11滑动设置在出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器前出风口的开关门机构,包括设置有出风窗口(4.2)的出风框(4),出风框正面设置有上下直线运动的前面板(1),前面板通过驱动电机(6)及传动机构控制其上下直线运动,其特征是出风框上设置有与驱动电机电连接的光电开关(7),前面板设置有与光电开关的光射极耦合的遮光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士军杨志坚雷远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