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天线宽带非视距通信多径分量的环境重构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620322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26 1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通信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天线宽带非视距通信多径分量的环境重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根据多径数目、每条多径的时延和环境感知到达角参数,在考虑单跳反射/散射条件下,联立时延约束和角度约束得到每条多径对应的障碍物位置,根据系统带宽计算多径时延范围,根据天线阵元数目计算到达角范围,将每条多径对应的障碍物位置扩展为一个区域;构建占用栅格地图,离散化每条多径对应的障碍物位置区域,将离散化的区域转化为栅格位置并进行占用标记计数,并确定空闲标记计数;将高于占用阈值的栅格标记为占用状态,将低于空闲阈值的栅格标记为空闲状态,以构建的栅格地图,用于感知周边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通信,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多天线宽带非视距通信多径分量的环境重构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1、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2、与5g移动通信系统相比,6g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了高频段(毫米波乃至太赫兹)传输、超大带宽、更大规模天线阵列等技术,因而能实现高分辨率的定向波束信号传输,从而使高精度的环境感知成为可能。通信感知一体化对于提升通信系统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通信网络利用无线电波在环境中的传输、反射和散射等机理,从接收信号中提取距离、速度、角度信息,可实现高精度定位、障碍物成像、环境重构等功能。另一方面,感知所提供的高精度位置、障碍物环境信息等可以对通信性能提升起到正反馈作用,例如降低波束对齐失败概率、降低信道信息估计开销、降低动态终端信道状态信息追踪开销等。

3、当今,通信感知一体化涉及到以下技术:(1) 波形与信号设计。波形设计需要考虑通信信号与感知信号间的干扰,以实现两者的有效共存。研究包括时分、频分、空分复用以及对现有波形的改造或新波形的设计,在保证系统性能的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多天线宽带非视距通信多径分量的环境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天线宽带非视距通信多径分量的环境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定方程,采用以下公式表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天线宽带非视距通信多径分量的环境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求解超定方程,得到基于多普勒频偏估计的到达角;包括:采用最小二乘法从频偏信息中估计到达角,得到基于多普勒频偏估计的到达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天线宽带非视距通信多径分量的环境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得到环境感知到达角参数,采用以下公式表示:</p>

5.根据...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多天线宽带非视距通信多径分量的环境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天线宽带非视距通信多径分量的环境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定方程,采用以下公式表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天线宽带非视距通信多径分量的环境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求解超定方程,得到基于多普勒频偏估计的到达角;包括:采用最小二乘法从频偏信息中估计到达角,得到基于多普勒频偏估计的到达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天线宽带非视距通信多径分量的环境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得到环境感知到达角参数,采用以下公式表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天线宽带非视距通信多径分量的环境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考虑单跳反射/散射条件下,联立时延约束和角度约束得到每条多径对应的障碍物位置,根据系统带宽计算多径时延范围,根据天线阵元数目计算到达角范围,将每条多径对应的障碍物位置扩展为一个区域;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嘉驰刘冬梅刘留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警察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