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修复,具体为一种山地郊野公园行洪通道生态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1、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人居环境与周边山林地块的缓冲余地逐步消亡,人居空间甚至于占领本该留给山地行洪的山地区域,缩减城市生态韧性空间,该现象属于“城市病”范畴,必然导致城市在面对气象,地质等突发状态下的应对措施捉襟见肘,进而造成城市经济的重大损失与基础设施的严重破坏。在现有技术中往往通过构筑城市周边山地郊野公园,在搬迁及拆除人居空间的同时,以休闲、观赏、游憩、健身为目的构筑出城市生态韧性的缓冲空间。其尚未将山地地灾的成因,山地行洪生态特征融入郊野公园的景观体系,缺乏行之有效的汇集,通行与高效缓冲,释能的生态景观行洪减灾系统,其不能系统性构筑城市与周边山地环境和谐有效的韧性序列。基于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山地郊野公园行洪通道生态修复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地郊野公园行洪通道生态修复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山地郊野公园行洪通道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地郊野公园行洪通道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对城市边缘山地被侵占之生态地块进行地形测绘及地质勘测的具体过程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地郊野公园行洪通道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山地郊野公园行洪通道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1中根据公路专业小面积山坡洪水流量计算方法Qp=CSF2/3(m3/s),同时在结合小流域最大流量公式Qn=CnSn.Kn推导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地郊野公园行洪通道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地郊野公园行洪通道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对城市边缘山地被侵占之生态地块进行地形测绘及地质勘测的具体过程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地郊野公园行洪通道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山地郊野公园行洪通道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1中根据公路专业小面积山坡洪水流量计算方法qp=csf2/3(m3/s),同时在结合小流域最大流量公式qn=cnsn.kn推导出所处山地地块的行洪区生态防护面积及位置,且cn为重现期的洪水最大流量参数;sn为重现期的雨力;kn为流域形状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山地郊野公园行洪通道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2具体为:在行洪区建筑周边通过挡墙加固保证过洪安全,利用景观置石及塑石假山填补空隙,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丽凝,林洛远,林毅,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