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治理,尤其涉及一种河道内栖息地加强结构及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1、“河道内栖息地加强结构”主要指利用木材、块石、适宜植物以及其他生态工程材料相结合而在河道内局部区域构筑的特殊结构。现有的河道内栖息地加强结构与修复只要关注岸坡,对河道内的非生物和生物因子的调节作用有限,尤其对河道内的河床作用效果有限;人工湿地和滞留池不能实现活塞流,经过河道内人工湿地和滞留池的径流流经地表的时候未能充分渗透到土壤中,导致水中的污染物得不到过滤和沉淀,人工湿地和滞留池失效,长期以往,导致水土流失、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
2、此外,由于面临的环境问题从单一因素向多因素叠加、复合方向发展,亟待挖掘新的技术方法,以实现河道内栖息地的加强和修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为笔直的河道创造弯曲的边缘,丰富栖息地多样性和物种丰富性,增加生境异质性以支持生物多样性,从而提供丰富的生态系统服务的河道内栖息地加强结构及修复方法。
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河道内栖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内栖息地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内栖息地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2)中,每一排岛屿单元的数量范围控制在3~7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内栖息地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2)中,第一岛屿单元、第二岛屿单元、第三岛屿单元与第四岛屿单元的大小Dn与底部坡度Ωn分别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内栖息地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3)中,相邻的仿生岛屿单体之间的距离为仿生岛屿单体宽度的1.5倍以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内栖息地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内栖息地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内栖息地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2)中,每一排岛屿单元的数量范围控制在3~7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内栖息地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2)中,第一岛屿单元、第二岛屿单元、第三岛屿单元与第四岛屿单元的大小dn与底部坡度ωn分别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内栖息地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3)中,相邻的仿生岛屿单体之间的距离为仿生岛屿单体宽度的1.5倍以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内栖息地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4)中,选择滑坡、坍塌、基础不稳定的位置放置仿生护堤。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内栖息地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4)中,根据实际需要,沿垂直方向金字塔形叠加布置仿生护堤。
7.一种河道内栖息地加强结构,应用于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河道内栖息地修复方法,包括:仿生岛屿以及多个仿生护堤;所述仿生岛屿设置在河道入口处的均匀河道断面,多个所述仿生护堤间隔地设置在河道的两侧边缘。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河道内栖息地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岛屿包括第一岛屿单元、第二岛屿单元、第三岛屿单元以及第四岛屿单元;所述第一岛屿单元、所述第二岛屿单元、所述第三岛屿单元以及所述第四岛屿单元依次分排设置,形成四排高低错落的仿生岛屿群,且第一岛屿单元、第二岛屿单元、第三岛屿单元以及第四岛屿单元均为内部中空的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河道内栖息地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第一岛屿单元均设有入水口,顶部均设有第一滞留池,所述第一滞留池连通所述入水口,且所述第一滞留池的池壁为植物纤维垫。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河道内栖息地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哲瑶,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