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除磷脱氮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617508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22 1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一体化除磷脱氮装置及方法,所述一体化除磷脱氮装置包括反硝化模块、曝气除磷模块和厌氧氨氧化模块,所述曝气除磷模块、厌氧氨氧化模块位于所述反硝化模块的上方,且所述曝气除磷模块位于所述厌氧氨氧化模块的外侧;所述反硝化模块设有进水管,所述厌氧氨氧化模块设有出水管,所述反硝化模块通过反硝化出水管与所述曝气除磷模块连通,所述曝气除磷模块通过曝气除磷出水管与所述厌氧氨氧化模块连通,所述厌氧氨氧化模块通过回水进水管与所述反硝化模块连通;所述曝气除磷模块设有用于加入氢氧化镁的氢氧化镁加药管。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无需额外碳源,一体化同步实现除磷脱氮,简化了流程,大幅减少占地面积与投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除磷脱氮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a/o法是废水生物脱氮的主流工艺。该工艺通过缺氧段(a)与好氧段(o)协同作用实现脱氮:缺氧段利用反硝化菌将硝态氮还原为氮气;好氧段则去除有机物、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运行时,好氧段混合液回流至缺氧段完成脱氮。该工艺优先利用原水可生物降解有机物作为反硝化碳源,当进水c/n比不足时,需额外投加碳源,增加了处理成本。

2、随着生物技术发展,厌氧氨氧化工艺逐渐应用于废水生物脱氮领域。该工艺借助厌氧氨氧化细菌,将氨氮与亚硝酸盐氮直接转化为氮气。反应方程式如下:1nh4++1.32no2-+0.066hco3-+0.13h+→1.02n2+0.26no3-+0.066ch2o0.5n0.15+2.03h2o

3、相较于a/o法,其具有二氧化碳排放少、无需外加碳源、占地小、曝气量低等优势。工程上分为一段法(亚硝化与厌氧氨氧化同反应器)和两段法(分置于两个反应器)。然而,该工艺对进水有机物、磷酸根等指标控制要求严苛,且处理后残留硝态氮导致总氮去除存在上限,难以满足总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除磷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硝化模块、曝气除磷模块和厌氧氨氧化模块,所述曝气除磷模块、厌氧氨氧化模块位于所述反硝化模块的上方,且所述曝气除磷模块位于所述厌氧氨氧化模块的外侧;所述反硝化模块设有进水管,所述厌氧氨氧化模块设有出水管,所述反硝化模块通过反硝化出水管与所述曝气除磷模块连通,所述曝气除磷模块通过曝气除磷出水管与所述厌氧氨氧化模块连通,所述厌氧氨氧化模块通过回水进水管与所述反硝化模块连通;所述曝气除磷模块设有用于加入氢氧化镁除磷的氢氧化镁加药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除磷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硝化模块包括反硝化筒体,所述反硝化筒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除磷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硝化模块、曝气除磷模块和厌氧氨氧化模块,所述曝气除磷模块、厌氧氨氧化模块位于所述反硝化模块的上方,且所述曝气除磷模块位于所述厌氧氨氧化模块的外侧;所述反硝化模块设有进水管,所述厌氧氨氧化模块设有出水管,所述反硝化模块通过反硝化出水管与所述曝气除磷模块连通,所述曝气除磷模块通过曝气除磷出水管与所述厌氧氨氧化模块连通,所述厌氧氨氧化模块通过回水进水管与所述反硝化模块连通;所述曝气除磷模块设有用于加入氢氧化镁除磷的氢氧化镁加药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除磷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硝化模块包括反硝化筒体,所述反硝化筒体内从下至上依次设有反硝化布水器、导流筒、反硝化三相分离器、反硝化集水管;所述反硝化筒体的底部两侧分别连接进水管、循环水管,所述循环水管通过循环泵与进水管连接;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反硝化布水器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一体化除磷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硝化布水器设有若干垂直向上的喷嘴,且所述喷嘴位于所述导流筒的底部之内;所述反硝化三相分离器与导流筒之间的距离为500~100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除磷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除磷模块包含曝气除磷筒体,所述曝气除磷筒体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反硝化出水管连接的曝气除磷布水管,所述曝气除磷筒体内设有曝气除磷曝气器,所述曝气除磷曝气器位于所述曝气除磷布水管之上,并与曝气除磷空气管连接;所述曝气除磷曝气器的上方设有曝气除磷导流筒,所述曝气除磷导流筒的上方设有曝气除磷三相分离器;所述氢氧化镁加药管通入所述曝气除磷导流筒内;所述曝气除磷出水管的进水端位于所述曝气除磷三相分离器的顶部。

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晓智吴佳浩张本龙
申请(专利权)人:柏中环境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