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三角定苗密植高产栽培模式及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16987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22 1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玉米三角定苗密植高产栽培模式及应用,以单行种植为基础,保持基础中心行距不变,将单行上植株间隔平移至两侧位,形成一个错位小双行,使每相邻三株按照三角形布局定位,植株间横向、纵向株距相对增大,改变以往单行密植中植株随机排列的特点,使株距更加均匀,宽行与小双行均作为通风和采光通道,增加玉米单株生育空间,提高玉米群体的整齐度,并根据小行距和地块大小采用合理的灌溉、施肥方式,提高水肥利用率,保证玉米生长所需充足的水肥条件,进一步保证了植株的整齐度,提高了收获的有效穗数,因此,在合理增密的基础上并配合合理的水肥管理方式,可显著提高玉米单产,是我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实施的优选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特别是涉及一种玉米三角定苗密植高产栽培模式及应用


技术介绍

0、
技术介绍

1、长期以来,玉米主要种植模式为单行种植,在玉米单行种植模式中,单行株距理论上是均匀分布,但实际上是随机无规律的,尤其在株距较小的情况下,容易出现争肥、争水、争光现象,导致玉米植株大小不一,玉米的整齐度得不到保证;2023年提出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后,玉米的主要种植模式虽然用了宽窄行种植模式进行增密,但仍然为单行种植模式,以缩小株距来提高玉米的种植密度,且株距难以保证,整齐度差,进一步加剧植株间对光、温、水、肥等资源的竞争,导致玉米通风透光变差,影响玉米光合,增大倒伏风险,收获有效穗数不能达到有效预期,同时,水肥管理存在着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种植方式不能对玉米植株进行合理布局,种植密度仅靠缩小株距和行距实现,导致玉米植株通风透光差、大小不一,玉米的整齐度得不到保证,及水肥利用率不高造成浪费等问题。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玉米三角定苗密植高产栽培模式,其特征在于:以玉米单行种植为基础,保持基础中心行距850-1200mm不变,将单行上植株间隔平移至两侧位75-150mm处,形成行距可调的错位小双行,使得小双行内相邻植株之间形成有规律的相对独立的等腰三角形,每个植株均在三角形顶角位置,宽行与小双行均作为通风和采光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三角定苗密植高产栽培模式,其特征是:所述小双行行距在150-300mm之间调整,中心行距根据小双行行距在850-1200mm之间调整的同时,并保证宽行行距在700-900mm之间,使行行作为通风和采光通道,以便于体现边行效应和提高土地利用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玉米三角定苗密植高产栽培模式,其特征在于:以玉米单行种植为基础,保持基础中心行距850-1200mm不变,将单行上植株间隔平移至两侧位75-150mm处,形成行距可调的错位小双行,使得小双行内相邻植株之间形成有规律的相对独立的等腰三角形,每个植株均在三角形顶角位置,宽行与小双行均作为通风和采光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三角定苗密植高产栽培模式,其特征是:所述小双行行距在150-300mm之间调整,中心行距根据小双行行距在850-1200mm之间调整的同时,并保证宽行行距在700-900mm之间,使行行作为通风和采光通道,以便于体现边行效应和提高土地利用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玉米三角定苗密植高产栽培模式,其特征是:按照玉米品种、地块大小和当地农艺要求选择种植密度,根据种植密度选择小双行行距和株距,密植玉米品种可增密500株/亩-1500株/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玉米三角定苗密植高产栽培模式,其特征是:根据小双行行距选择不同的施肥和灌溉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玉米三角定苗密植高产栽培模式,其特征是:小行距采用150-250mm时,肥料采用缓控释肥与种子同播,肥料施于小行距中间位置下70-100mm处或施于种子靠近宽行一侧70mm及种子相对位置下50-60mm处,灌溉根据玉米生育期需要采用传统方式进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玉米三角定苗密植高产栽培模式,其特征是:小行距采用250-300mm时,采用水肥一体机分次施肥或采用缓控释肥方式进行水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鹏辉鲁镇胜郭栋张红梅李少昆乔江方王克如谢瑞芝闫军营黄达陈新奇韩赛飞李伟师文峰刘林红闫鑫磊王坤杨建刚刘冬强顾佳佳闫跃东
申请(专利权)人:漯河市农业机械技术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