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纳米复合防雾涂膜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16940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22 1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C09D功能涂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纳米复合防雾涂膜及其制备工艺,包括依次设置的基材层、防雾涂层、微结构涂层和自修复涂层;所述防雾涂层由纳米二氧化钛、聚乙烯醇与硅烷偶联剂的涂料组合物制成,所述微结构涂层为周期性微米级倾斜凹槽结构,所述自修复涂层由含动态二硫键的聚氨酯预聚体与三乙醇胺扩链剂的涂料组合物制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防雾涂膜可应用于多种场景,显著提升终端产品的使用体验与使用寿命。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采用的纳米二氧化钛核壳结构:通过溶胶‑凝胶法包覆二氧化硅层,形成“TiO₂@SiO₂”核壳颗粒,表面羟基密度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c09d功能涂料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纳米复合防雾涂膜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1、在光学功能材料领域,高透光性与长效防雾性能的平衡是多种光学等场景的核心需求。现有防雾技术主要面临两大瓶颈:一是单一功能涂层的性能局限,二是复杂环境下的耐久性不足。

2、传统防雾膜如cn1234567a公开的二氧化硅亲水涂层,虽能通过表面羟基吸附水分形成均匀水膜,但缺乏耐磨增强相,在擦拭或高频使用中易磨损失效,需频繁维护。而us2021000000a1提出的微孔结构虽能加速水分蒸发,但微米级孔隙导致光散射显著增加,透光率下降至90%以下,无法满足医疗成像、智能设备屏幕等对清晰度要求高的场景。此外,现有技术普遍缺乏环境适应性设计,例如在湿热环境下涂层易脱落、紫外照射后性能衰减等问题尚未解决。

3、随着智能穿戴设备与医疗防护技术的发展,市场迫切需要一种兼具高透光率、快速防雾响应、耐磨自修复及抗菌功能的复合防雾膜,以应对复杂环境下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纳米复合防雾涂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基材层、防雾涂层、微结构涂层和自修复涂层;所述防雾涂层由纳米二氧化钛、聚乙烯醇与硅烷偶联剂的涂料组合物制成,所述微结构涂层为周期性微米级倾斜凹槽结构,所述自修复涂层由含动态二硫键的聚氨酯预聚体与三乙醇胺扩链剂的涂料组合物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纳米复合防雾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二氧化钛表面包覆有厚度2-5nm的二氧化硅层,所述二氧化硅层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水解度达90%以上,且所述二氧化硅层与纳米二氧化钛之间通过化学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纳米复合防雾涂膜,其特征在于,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纳米复合防雾涂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基材层、防雾涂层、微结构涂层和自修复涂层;所述防雾涂层由纳米二氧化钛、聚乙烯醇与硅烷偶联剂的涂料组合物制成,所述微结构涂层为周期性微米级倾斜凹槽结构,所述自修复涂层由含动态二硫键的聚氨酯预聚体与三乙醇胺扩链剂的涂料组合物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纳米复合防雾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二氧化钛表面包覆有厚度2-5nm的二氧化硅层,所述二氧化硅层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水解度达90%以上,且所述二氧化硅层与纳米二氧化钛之间通过化学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纳米复合防雾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涂层的倾斜凹槽宽度为1-5μm,深度为0.5-2μm,倾斜角度为30°-60°,且沿基材层横向呈周期性平行阵列分布,相邻凹槽间距为5-6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纳米复合防雾涂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自修复涂层中添加的对紫外光响应的纳米氧化锌颗粒占总质量的3-3.5%、粒径为40-60nm,所述聚氨酯预聚体中动态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艺刘陈宇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光纳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