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有机污染场地的原位增渗热蒸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16506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19 1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渗透有机污染场地的原位增渗热蒸修复方法,获取信息、识别高蒙脱石含量的低渗透层段,在目标区域内布设注汽井、抽提井、温度/压力监测井网络;完成蒸汽发生器、注汽管道、真空泵、气液分离器、冷凝器在内的设备安装,实现温压实时监测与自动控制;通过注汽井将锂离子改性液注入目标区域,同时开启抽提井收集注入过程中被驱替的地层中原有的部分有机污染物,完成后封闭12‑48小时,锂离子与蒙脱石黏土矿物发生阳离子交换反应,形成锂基蒙脱石;通过注汽井将热蒸汽注入目标区域,同时开启抽提井收集被热蒸汽驱替出来的锂离子改性液,完成后封闭8‑24小时,有机污染物在热解作用下转化为气相,经抽提井同步抽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土壤修复,具体涉及一种针对低渗透有机污染场地的原位增渗热蒸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1、有机污染土壤在环境岩土工程中广泛存在,尤其在工业遗址、石化泄漏区及城市更新场地中常见含有苯系物、氯代烃、石油烃等污染物。该类污染物在土壤中多以吸附态、溶解态或游离相形式存在,具有迁移性差、毒性高、降解难的特性,尤其在黏土含量高的低渗透地层中,更加剧了修复的复杂性。

2、目前用于有机污染场地修复的主流技术包括化学氧化、土壤淋洗和热处理等方法。其中热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加热方式提升土壤中污染物的蒸气压,促使其挥发并经抽提系统带出土体,实现污染物脱附和去除的手段。该方法具有处理效率高、周期短、适应性强、对土壤扰动小等优点,且不会向场地引入其他有害物质,广泛适用于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物的修复。

3、依据修复温度差异,热处理可分为低温热处理(100~350℃)和高温热处理(350~600℃):前者能在满足污染物去除目标的同时,较少破坏土壤结构,具备更好的可持续性;后者需要较大热量输入,能耗高且易造成土壤结构二次破坏。同时,按施工方式的不同,热处理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低渗透有机污染场地的原位增渗热蒸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低渗透有机污染场地的原位增渗热蒸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通过地质钻探、水文测试及污染调查获取相关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低渗透有机污染场地的原位增渗热蒸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注汽井间距控制在5-8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低渗透有机污染场地的原位增渗热蒸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抽提井交错分布,形成有效热-气迁移路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低渗透有机污染场地的原位增渗热蒸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温度/压力监测井覆盖...

【技术特征摘要】

1.低渗透有机污染场地的原位增渗热蒸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低渗透有机污染场地的原位增渗热蒸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通过地质钻探、水文测试及污染调查获取相关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低渗透有机污染场地的原位增渗热蒸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注汽井间距控制在5-8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低渗透有机污染场地的原位增渗热蒸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抽提井交错分布,形成有效热-气迁移路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低渗透有机污染场地的原位增渗热蒸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温度/压力监测井覆盖污染层底部以下1-2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低渗透有机污染场地的原位增渗热蒸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管道采用高温耐腐蚀套管,井壁填料采用石英砂与膨润土止水环组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低渗透有机污染场地的原位增渗热蒸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锂离子改性液采用0.5-2.0 mol/l可溶性锂盐水溶液。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低渗透有机污染场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田田刘亭利陈之祥王玉华万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