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缝制在车衣上的带反向对拉紧缩装置贴片涉及汽车用品领域。
技术介绍
1、现有的带紧缩装置的车衣,直接在体积庞大的车衣上制作极其不便,工艺水准和效率难以达标,且是单向施力,紧身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以贴片形态制作、然后缝制在车衣下摆即可的车衣紧身装置。
2、本技术由基片1、紧缩装置、车衣2和车衣下摆3组成。基片1为长条形片状物质,或棉纱或化纤,可缝合可热压热合。基片1的水平向中间设置为固位着力点4,分别为左带钩拉筋5和右带钩拉筋6的起头固位,一点管二,左带钩拉筋5和右带钩拉筋6相对反向。在固位着力点4的左边,左带钩拉筋5对着的基片1前边,至少制有一个左固位拉环7。左带钩拉筋5可钩在其中。在固位着力点4的右边,右带钩拉筋6对着的基片1前边,至少制有一个右固位拉环8。右带钩拉筋6可钩在其中。当左带钩拉筋5钩住左固位拉环7时,随着弹力,基片1自固位着力点4朝右方向收缩,即自固位着力点4至左固位拉环7之间的距离拉近;基片1缝制在车衣2上之后,带动车衣下摆3同步
...【技术保护点】
1.缝制在车衣上的带反向对拉紧缩装置贴片,由基片(1)、紧缩装置、车衣(2)和车衣下摆(3)组成,其特征在于,基片(1)为长条形片状物质,或棉纱或化纤,可缝合可热压热合;基片(1)的水平向中间设置为固位着力点(4),分别为左带钩拉筋(5)和右带钩拉筋(6)的起头固位,一点管二,左带钩拉筋(5)和右带钩拉筋(6)相对反向;在固位着力点(4)的左边,左带钩拉筋(5)对着的基片(1)前边,至少制有一个左固位拉环(7),左带钩拉筋(5)可钩在其中,固位着力点(4)与左固位拉环(7)之间的距离,以能够使得左带钩拉筋(5)有足够的弹性伸缩空间为限;在固位着力点(4)的右边,右带钩
...【技术特征摘要】
1.缝制在车衣上的带反向对拉紧缩装置贴片,由基片(1)、紧缩装置、车衣(2)和车衣下摆(3)组成,其特征在于,基片(1)为长条形片状物质,或棉纱或化纤,可缝合可热压热合;基片(1)的水平向中间设置为固位着力点(4),分别为左带钩拉筋(5)和右带钩拉筋(6)的起头固位,一点管二,左带钩拉筋(5)和右带钩拉筋(6)相对反向;在固位着力点(4)的左边,左带钩拉筋(5)对着的基片(1)前边,至少制有一个左固位拉环(7),左带钩拉筋(5)可钩在其中,固位着力点(4)与左固位拉环(7)之间的距离,以能够使得左带钩拉筋(5)有足够的弹性伸缩空间为限;在固位着力点(4)的右边,右带钩拉筋(6)对着的基片(1)前边,至少制有一个右固位拉环(8),右带钩拉筋(6)可钩在其中,固位着力点(4)与左固位拉环(7)之间的距离,以使右带钩拉筋(6)有足够的弹性伸缩空间为限;当左带钩拉筋(5)钩住左固位拉环(7)时,随着弹力,基片(1)自固位着力点(4)朝右方向收缩,即自固位着力点(4)至左固位拉环(7)之间的距离拉近;基片(1)缝制在车衣(2)上之后,带动车衣下摆(3)同步向内即向右收缩,使车衣(2)收紧;当右带钩拉筋(6)钩住右固位拉环(8)时,随着弹力,基片(1)自固位着力点(4)朝左方向收缩,即自固位着力点(4)至右固位拉环(8)之间的距离拉近;基片(1)缝制在车衣(2)上之后,带动车衣下摆(3)同步向内即向左收缩,使车衣(2)收紧;左带钩拉筋(5)和右带钩拉筋(6)同时钩住左固位拉环(7)和右固位拉环(8)时,处在车身左右两侧、前后两轮中间的车衣下摆(3)同时即向中间收缩,使得整个车衣(2)收紧,箍住车衣(2),此时,左带钩拉筋(5)、左固位拉环(7)和固位着力点(4),右带钩拉筋(6)、右固位拉环(8)和固位着力点(4)同时绷紧,都处在同一水平线上;至此,形成了由基片(1)、车衣下摆(3)、中间固位着力点(4)及左带钩拉筋(5)、右带钩拉筋(6)和左固位拉环(7)、右固位拉环(8)组成的紧缩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制在车衣上的带反向对拉紧缩装置贴片,其特征在于,左带钩拉筋(5)和右带钩拉筋(6)的作用分别被一段左扣带(9)和一段右扣带(...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