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建民专利>正文

弦铜柱组合发音传导系统的乐器结构及古琴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及古筝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612884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15 20:03
弦铜柱组合发音传导系统的乐器结构及古琴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及古筝结构,包括器身,器身为中间空心的盒体,器身顶部为面板6,器身底部为音板7,面板6顶部固定有若干根琴弦1,面板6上设置有第一发音孔8,音板7顶部固定连接柱组底铜板4,柱组底铜板4顶部固定连接若干柱杆3的底端,柱杆3伸出扩音钢膜12,柱杆3顶端固定连接柱嘴2,柱嘴2穿过面板6上的第一发音孔8伸出器身,柱嘴2抵接琴弦1,柱嘴2固定连接弹簧琴码5,弹簧琴码5固定连接面板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古琴振动发音传导系统的扩音放大装置,属于演奏乐器领域,具体涉及弦铜柱组合发音传导系统的乐器结构及古琴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及古筝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公知的古琴发音传导系统是:琴弦、岳山、龙龈、面板、天地柱和底板。其传导过程是:琴弦振动的发音能量,通过岳山和龙龈传导至面板,面板再通过槽腹内的天地柱,将振动发音能量传导至底板,从而使古琴整体参与振动,形成共鸣。由于古琴的发音传导系统传导路径长,使得古琴演奏的音乐音量低沉,音色晦暗。

2、振动发音能量传导距离长,耗音大;并且左右两路传导距离长、短不齐,导致共鸣交汇步调不一致。如图10古琴c点琴弦发音传导距离合拍差的示意图,弹奏古琴,从任意点c弹奏,发音能量传导左右两条路径如下:

3、1,c点→岳山→面板→天柱→底板

4、2,c点→龙龈→面板→地柱→底板

5、1、2两条路径在交汇点d交汇共鸣。从图上观之,1、2两条路径长,耗音大;且互为长短(即左路短,右路长,反之亦然)造成交汇共鸣步调不一致,从而导致共鸣音质昏。


<p>技术实现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弦铜柱组合发音传导系统的乐器结构,包括器身,器身为中间空心的盒体,器身顶部为面板(6),器身底部为音板(7),面板(6)顶部固定有若干根琴弦(1),其特征在于:面板(6)上设置有第一发音孔(8),音板(7)顶部固定连接柱组底铜板(4),柱组底铜板(4)顶部固定连接若干柱杆(3)的底端,柱杆(3)伸出扩音钢膜(12),柱杆(3)顶端固定连接柱嘴(2),柱嘴(2)穿过面板(6)上的第一发音孔(8)伸出器身,柱嘴(2)抵接琴弦(1),柱嘴(2)固定连接弹簧琴码(5),弹簧琴码(5)固定连接面板(6)。

2.一种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乐器结构的古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器身为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弦铜柱组合发音传导系统的乐器结构,包括器身,器身为中间空心的盒体,器身顶部为面板(6),器身底部为音板(7),面板(6)顶部固定有若干根琴弦(1),其特征在于:面板(6)上设置有第一发音孔(8),音板(7)顶部固定连接柱组底铜板(4),柱组底铜板(4)顶部固定连接若干柱杆(3)的底端,柱杆(3)伸出扩音钢膜(12),柱杆(3)顶端固定连接柱嘴(2),柱嘴(2)穿过面板(6)上的第一发音孔(8)伸出器身,柱嘴(2)抵接琴弦(1),柱嘴(2)固定连接弹簧琴码(5),弹簧琴码(5)固定连接面板(6)。

2.一种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乐器结构的古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器身为古琴的琴身,面板(6)顶部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岳山(10)与龙龈(11),琴弦(1)两端分别固定于岳山(10)与龙龈(11)上,岳山(10)侧方的面板(6)上设置有第一发音孔(8);音板(7)顶部固定连接柱组底铜板(4),柱组底铜板(4)上依次固定若干柱杆(3),每个柱杆(3)顶部的柱嘴(2)抵接一根琴弦(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古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音板(7)的宽度大于面板(6)的宽度,音板(7)与面板(6)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通过一块倾斜的侧面板(15)连接,面板(6)沿宽度方向形成中间高两侧低的拱状结构,第一发音孔(8)为沿面板(6)宽度方向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民
申请(专利权)人:刘建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