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具体的说是一种介入术后穿刺点的压迫止血装置。
技术介绍
1、介入治疗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就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态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介入治疗相较于传统的手术具有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
2、为了保证患者术后的正常恢复,在介入术后通常需要使用压迫止血设备对介入术的穿刺点进行止血,传统的止血设备结构较为简单,通常由自带粘胶的绑带以及中部的透明硅胶球组成,由于硅胶球的大小不能调整,使得对于不同年龄、体型的患者止血效果可能会存在差异,同时传统的止血装置为了避免交叉感染,通常为一次性使用,并且由于通过两侧的胶带进行固定,单人操作较为不便,并且操作不当容易出现压迫位置偏移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介入术后穿刺点的压迫止血装置。
2、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介入术后穿刺点的压迫止血装置,包括基座,所述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介入术后穿刺点的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的中部设有压迫结构(2),所述基座(1)与压迫结构(2)之间连接有封闭结构(7),所述基座(1)的侧面连接有注液结构(4),所述注液结构(4)的端部设有定位结构(5),所述注液结构(4)的另一端连接有缓冲结构(6),所述基座(1)的底侧设有固定结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术后穿刺点的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结构(7)包括注入孔(702),所述基座(1)于安装孔(207)的内侧开设有注入孔(702),所述挤压圈(203)的侧面设有缺口,所述挤压圈(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入术后穿刺点的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的中部设有压迫结构(2),所述基座(1)与压迫结构(2)之间连接有封闭结构(7),所述基座(1)的侧面连接有注液结构(4),所述注液结构(4)的端部设有定位结构(5),所述注液结构(4)的另一端连接有缓冲结构(6),所述基座(1)的底侧设有固定结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术后穿刺点的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结构(7)包括注入孔(702),所述基座(1)于安装孔(207)的内侧开设有注入孔(702),所述挤压圈(203)的侧面设有缺口,所述挤压圈(203)的缺口与注入孔(702)相对齐,所述基座(1)的内侧开设有连通槽(701),所述连通槽(701)的端部与注入孔(702)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介入术后穿刺点的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推挤块(703),所述推挤块(703)与基座(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五弹簧(704),所述推挤块(703)的端部呈半球面结构,所述推挤块(703)的球面端与透明螺纹柱(201)的侧面相抵触,所述推挤块(703)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密封板(705),所述密封板(705)设于连通槽(701)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介入术后穿刺点的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结构(4)包括安装套筒(401),所述基座(1)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安装套筒(401),所述安装套筒(401)的内侧与连通槽(701)的端部相连通,所述安装套筒(401)的内侧开设有第二限位槽(410),所述安装套筒(401)通过第二限位槽(410)滑动连接有储液管(404),所述储液管(404)的端部开设有释放槽(405),所述储液管(404)的内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406),所述安装套筒(40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阻挡块(409),所述储液管(404)的端部与阻挡块(409)之间相抵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介入术后穿刺点的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套筒(401)的端部转动连接有调节帽(402),所述调节帽(402)的中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403),所述螺纹杆(403)的侧面开设有导向槽(408),所述螺纹杆(403)通过导向槽(408)与阻挡块(409)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塞(406)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抵触块(407),所述螺纹杆(403)的端部与抵触块(407)之间相抵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介入术后穿刺点的压迫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5)包括槽块(503),所述安装套筒(401)的侧面滑动连接有槽块(503),所述槽块(503)与安装套筒(40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506),所述槽块(503)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来欣,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