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浇带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611442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15 19:51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浇带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装有四组用于对支撑装置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所述底座上安装有用于对支撑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的升降组件;本技术通过固定组件的设置,在对底座进行固定,通过转动第一转把,使第一转把带动第一螺纹杆进行转动,使第一螺纹杆带动移动杆进行垂直移动,使移动杆带动底板进行垂直移动,使底板与地面接触,通过调节四个底板与底座的距离,使底座保持水平,同时在球头轴和球头座的铰接作用下,使底座处于水平位置时,底板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也不会降低,使底座不容易发生倾斜,从而不影响支撑装置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特别涉及一种后浇带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1、后浇带是为了防止出现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有害裂缝而设计的,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混凝土带,在后浇带的施工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到支撑装置对后浇带进行支撑,防止其变形倒塌。

2、经检索,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2322162006.6,公开了一种后浇带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固定连接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顶部滑动连接活动柱;开设于所述固定柱内部的内腔;安装于所述内腔内部的升降组件;通过连接组件安装于所述活动柱顶端的主支撑板。该技术通过转动活动杆,活动杆沿着螺孔下移,活动杆带动底板与地面接触,通过调整四个底板与底座的距离,从而方便适应凹凸不平的地面支撑使用,保持底座处于水平位置,在使用时,将活动柱通过连接块与连接座内部的卡槽相互卡合,通过固定螺栓螺纹连接连接座以及固定孔,从而将连接座与活动柱的位置进行固定,方便拆卸。

3、但该装置仍存在以下缺陷:

4、该装置通过转动活动杆,活动杆沿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浇带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240)上安装有第一导向块(242),所述第一移动槽(210)内开设有第一导向槽(211),所述第一导向槽(211)内安装有第一导向杆(212),所述第一导向杆(212)和第一导向块(242)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后浇带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0)上安装有用于对支撑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的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固定柱(310),所述固定柱(310)安装在底座(110)上,所述固定柱(310)内安装有隔板(320),所述隔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浇带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浇带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240)上安装有第一导向块(242),所述第一移动槽(210)内开设有第一导向槽(211),所述第一导向槽(211)内安装有第一导向杆(212),所述第一导向杆(212)和第一导向块(242)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后浇带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10)上安装有用于对支撑装置的高度进行调节的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固定柱(310),所述固定柱(310)安装在底座(110)上,所述固定柱(310)内安装有隔板(320),所述隔板(320)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330),所述第二螺纹杆(330)的一端安装有第一齿轮(331),所述第二螺纹杆(330)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活动杆(340),所述活动杆(340)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导向块(341),所述第二导向块(341)滑动连接在固定柱(310)内,所述活动杆(340)的另一端安装有连接块(34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后浇带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310)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杆(350),所述转动杆(350)的一端安装有第二齿轮(351),所述第二齿轮(351)和第一齿轮(331)相啮合,所述转动杆(350)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转把(35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后浇带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上安装有用于对后浇带进行支撑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410),所述第一支撑板(410)的底部安装有连接座(420),所述连接座(420)上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东佘小强唐敏康卓杨志彬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地下空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