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片、圆柱卷芯、圆柱电池及圆柱卷芯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10288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8-12 18: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极片、圆柱卷芯、圆柱电池及圆柱卷芯制备方法,极片沿高度方向包括相互连接的集流体和极耳,集流体上涂覆有活性材料,极片沿长度方向包括相互连接的卷绕头部和卷绕尾部;极耳包括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第一极耳位于卷绕头部,第二极耳位于卷绕尾部;第一极耳的高度设置成不大于揉平高度,第二极耳的高度设置成大于揉平高度。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不同高度的极耳设计,在极片卷绕形成圆柱卷芯并揉平极耳后,使得至少部分外圈极耳覆盖于内圈极耳上,实现内圈极耳对外圈极耳的支撑作用,外圈极耳向圆柱卷芯的中心孔倒插的距离趋近于0,可减小圆柱卷芯的极耳揉平后倒插入中心孔的距离,有效减少极耳倒插引发的短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生产,具体涉及一种极片、圆柱卷芯、圆柱电池及圆柱卷芯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当前社会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此,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对可持续能源的诉求日益提高。在各种能量转换与存储系统中,电池因其高比能量密度、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果等优点,是作为清洁能源设备电源的理想选择。

2、常见的电池有三种封装形式,按照外形分为软包电池、方形电池和圆柱电池,其中大圆柱电池具备了一致性好、散热性好、膨胀效应小等优点,同时能量密度提升,实现了快充安全性,并兼顾续航与经济性。

3、现有技术中,当圆柱电池的直径增加时,由于电池的表面积/体积比降低,可能会导致有效热管理出现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极耳”结构,该结构通过使用集流体箔本身来实现电流收集,使得电池内部的电流分布更加均匀。

4、但是全极耳结构在完成揉平工序后,圆柱卷芯的极耳容易因受力出现向中心孔倒插的情况,使得极耳与极片接触,从而引发短路,导致生产良率低。

5、因此,亟需对其生产工艺进行改善,从而提高圆柱电池的生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沿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极片沿高度方向包括相互连接的集流体和极耳,所述集流体上涂覆有活性材料,所述极片沿长度方向包括相互连接的卷绕头部和卷绕尾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高度等于所述揉平高度。

3.一种圆柱卷芯,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所述隔膜设置于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所述圆柱卷芯由所述正极片、所述负极片和所述隔膜卷绕形成,所述圆柱卷芯的内部形成中心孔;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采用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极片,所述圆柱卷芯的极耳揉平至所述揉平高度,至少部分所述外圈极耳覆盖于所述内圈极耳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沿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极片沿高度方向包括相互连接的集流体和极耳,所述集流体上涂覆有活性材料,所述极片沿长度方向包括相互连接的卷绕头部和卷绕尾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高度等于所述揉平高度。

3.一种圆柱卷芯,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所述隔膜设置于所述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所述圆柱卷芯由所述正极片、所述负极片和所述隔膜卷绕形成,所述圆柱卷芯的内部形成中心孔;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采用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极片,所述圆柱卷芯的极耳揉平至所述揉平高度,至少部分所述外圈极耳覆盖于所述内圈极耳上,所述圆柱卷芯的极耳向所述中心孔倒插的距离趋近于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柱卷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极耳中最外侧的极耳由外至内依次覆盖于更内侧的极耳上,直至所述外圈极耳中最内侧的极耳覆盖于所述内圈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浩文朱国文程友民邓浩杰聂磊荣强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德赛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